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相关领域
英语阅读,英汉姓名,跨文化
教材
书名:《英语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设计。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切实关注学情分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情,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到教学资源、教学评价,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益。在本节课课前,教师通过向学生发放关于学生名字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自己名字的认知,并获知学生名字的含义以及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便可以从学生中选取真实鲜活的语料内容(如,选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康妮,齐鑫,陈希,京瑾”,引出中国主要的起名习惯“表达亲人期望,凑成谐音,考虑五行因素,显示出生时间、天气和出生地”)。此外,调查问卷还对学生的偶像进行调查,以便于在选取教学资源时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如,选用学生喜欢的中英人物王源,哈利波特,赫敏等,用他们的名字展示英汉family name和given name的不同顺序和来源)。而从学生问卷的书面回答中,教师还能看到学生对名字话题下相关英语语言的运用情况,由此在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对所需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落实(如,学生在阐释名字含义时,造句能力较弱,出现了my name is mean…; they want me beautiful/success之类的句子;词汇不规范,五行翻译成five lines等)。
适时拓展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课标》指出教师应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促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并通过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本节课出自教材Unit1. Across Cultures部分,课文较为短小,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了英汉姓、名的不同顺序。关于名字话题,高二年级Name Stories一课也有涉及,主要讲英汉名字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而笔者曾在中考阅读中遇到关于英语姓氏来源的文章,在高三写作范文中遇到关于Chinese Naming Practice的话题,因此,教师从教材文本入手,就相关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话题,为学生补充了关于英语姓氏来源和起名文化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起名文化,同时感受英汉名字文化的差异,并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名字,以加深对中国名字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意识。
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在本节课之前,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本课拓展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如ancestor, religious characters等),并在课上语境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名字的含义及取名背后的故事,使学生预先接触到一些有关名字话题的词汇(如jade, success, career, health等),课上通过猜名游戏、朗读句子、使用句型谈论名字、观看视频等活动,帮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使用词汇句型。在学习语言知识之外,教师还以介绍自己的名字为例,为学生的输出提供框架结构,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语言,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1 Across Cultures—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中的阅读文章,二是结合慢速VOA听力材料“一个名字意味着什么”,“美国父母为宝宝起名字”和 “English Names”改写成的扩展阅读。教材文本和所选扩展阅读材料都是说明文体裁,教材文本不是简单的事实罗列,而是用Lisa及其母亲的英汉名字做例子,因此在改写VOA材料时,笔者也在事实陈述之余保留了姓名示例,并更换了某些例子(如,将英文姓氏Moore改成Lake),使其更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本单元的话题是family, 其中L1至CW部分的文本内容主要围绕家庭成员展开,又在字里行间渗透出家庭的温暖幸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怀。Across Cultures这一部分的设计旨在结合单元话题,介绍中外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提升对优秀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感,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也更加理解和热爱祖国文化。因此本课立意在于让学生感悟英汉名字文化的不同,同时体会自己名字中蕴含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
课本文章中,主人公Lisa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又介绍了自己和妈妈的英汉名字,并指出英汉姓名顺序的不同,在语言上,除了family name和given name的概念,没有陌生的词汇句型。鉴于教材中的阅读语篇较为短小简易,主要讲了英汉双语中姓和名的先后顺序不同,而造成这种不同顺序的原因和语言本身的语法特性有关(英文名字的后置定语逐渐演化为姓氏),不易向初一学生进一步讲授,笔者从更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名字背后的含义和起名文化入手,从语言地道、内容真实的慢速VOA节目中寻求材料,将新整合的扩展文本重心放在介绍英文姓氏来源和起名文化上。通过阅读对比,引导学生感悟英汉名字文化的不同,反观自己的名字,体会到中国的起名文化。联想到2017年发生的哥伦比亚大学“撕中国留学生名牌”事件(哥大学生有在宿舍门上张贴自己名牌的习惯,2017年年初,哥大留学生宿舍凡是用中文拼音写成的名牌全被撕毁,写有英文名字的名牌则被保留了下来),本课的学习旨在帮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更要认识自己国家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扩展阅读中出现的高频生词ancestor, character等,留给学生课前预习,对于某些影响理解又难以替换的生词Smith, Baker, fixed, religious等,提供汉语释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3)班学生,该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理解教材文本没有困难,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且有一定的表达欲。对于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学生们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并不陌生,只是他们较少思考名字本身及背后的文化含义,在用英语表达方面缺乏语言支撑,在口头介绍方面缺少框架结构。根据本班同学Name Survey(1. What does your name mean? 2. Who chose this name for you? Why did they choose this name?)的反馈情况,学生们能够了解自己姓名的含义,和家人为其取此名字的原因。此项作业是课前完成,老师鼓励学生查询生词,期望学生能够为本节课学习内容作一定的话题铺垫和语言积累。结果显示,学生能够查出自己名字的字面含义,但是句子表达的准确性不够理想。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做出中文名字海报(留出书写空间),以备上课使用。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笔者对本节课学情作出如下预测(见下页):
已有知识和经验
待学习
待深化
学生对自己名字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
英汉名字文化的不同之处;
介绍自己名字的英语功能词、功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