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单元拓展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看小语教学的“减负增效”问题

自《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转发后,减负工作成了云南教育系统的一个“热区”,相应地,“减负增效”也成了这个“热区”里的关键词。“减负”是多方面的,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张庆先生曾说过:“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认识到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减时增效的关键。”这无疑为我们指出了小语教学“减负增效”的明路,即“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呢?用张庆先生的话说:“学习语文无非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这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古人在私塾、草堂读书的情景——摇头晃脑、朗朗上口,没有太多的说教训练,表面上看,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事实上他们进行了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的融合。久而久之,所谓的“慧根”就打通了,就达到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境界。于是,很多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文学家就产生了……

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语文”,重新给她作一个学科定位,再来考虑小语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的问题——减什么?增什么?

减“教”增“读”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其实很好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话非常生动地诠释了语文教学中“教”与“读”的关系,语文需要的不是“教”,而是“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与“写”是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减“教”增“读”,使课堂书声琅琅,“读”占鳌头。

当然,读不能漫无目的,而要有层次,有针对性,比如,可以用“四步读书法”:

(一)初读感知——通

过“音”关,这是初读的目标。在学生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有一个较有意思的现象:“会背不会读”。他会流畅地把课文背出来,但你让他逐字指读,他却读不到底,这主要是初读不过关的问题。

(二)再读理解——懂

过“意”关,这是再读的目的。读通课文后,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我们不能带领孩子去周游世界,但可以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孩子走路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就是学法指导的问题。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勾划、标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模仿、边读边思,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字斟句酌、从无字句处读书。通过勾划、标注、模仿、斟酌等,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参与,就能更好、更深入地感受课文、理解课文。

(三)精读感悟——入

过“悟”关,这是精读的重点。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努力实现“个性化阅读、多元化思考、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我们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理解空间、感悟空间、思维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见解,切不可让老师的归纳简单代替。“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些都是孩子心灵和课文碰撞产生的火花,它没有好坏之别,没有对错之分,是最珍贵、最纯真的心灵独白。

(四)品读升华——出

过“诵”关,这是品读的要求。如果说“精读”是“剖开”、“内化”的过程,那么,“品读”就是“缝合”、“外显”(出)的过程。课文是一个整体,无论最后绕多远,钻多深,在学生体验产生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来,带着自己的感受、所得,把全篇课文或最有启示的段落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诵一诵,加深印象,升华情感。

减“练”增“写”

李吉林老师曾指出,摆在语文教学改革面前有两座“大山”:一是教师的繁琐分析,一是繁琐、机械的练习。不消除大山,语文教改就不会彻底。对此,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决心,减“练”,却要增“写”。

1.写字——目标:端端正正的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

曾几何时,人们在反思小语课堂时,总觉得缺失了什么,细细想来,就是那股“墨香”——我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如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想想,真让人心痛不已!文字是语文的载体,是学习掌握语文这门工具性学科的工具。所谓“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写好字,才能用好字。

当然,写字,绝不是简单进行可以达到的。古人练字,写秃了多少毛笔,练穿了多少砚台,才能下笔有神,秃笔生花。让我们减“练”增“写”,把繁琐的练习省掉些,挤点时间写写字。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那是个人形象,也是国家形象啊!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