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课题
“贝”的故事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贝”的故事》是二年级下册部编本教材第三单元识字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主题是“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识字,激发儿童识字兴趣,同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本课是自编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课文插画与文本内容映照,学生可直观感受“贝”字的形态变化过程。本课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理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一些常见的形旁表义的汉字,如“扌”、“?”等,所以能比较快地理解“贝作为偏旁大多与钱财有关”这一教学要点。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还需要老师培养,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相互分享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
本课为识字课,重点在于识字。学生利用课文解说文字与插图,了解有关“贝”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并汇报,多种识字方法的碰撞加深学生记忆,同时通过交流、汇报锻炼学生表达与倾听能力,将学习的舞台交给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财”9个生字。
2、朗读短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理解“贝”字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甲、骨”等15个生字。
2、了解“贝”字的起源以及字形字义特点。
教学难点:由“贝”字推衍开去,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