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园地》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组词,共三首。“忆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望江南”。在本组词中 ,“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是古典诗词中比较特殊的现象。
这是白居易晚年的词作,沿袭了诗人一贯的诗风:明白畅销,朗朗上口,意象简单明快而韵味深长。与白居易的不少诗词一样,这三首词历来被后人广为传诵,尤其是第一首,稍读点古诗词的人大概都忘不了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明艳的画面成为多少人梦中无限向往的江南,成为对一种蓬勃美好生活的追求。解读这三首词,人们历来以赞美、怀念为主旨,往往纠结于绚丽的意象,止步于诗词表面所凸显的情感,却对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缺乏深入挖掘,从而大大降低了这组词的艺术魅力。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则采用封闭而线性的教学模式展开,未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领略这组词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成就,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词意、能背诵、会默写等这些最基本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组织起有价值的对话,更难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学始终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语文教学应是心中有人的教学,语文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人”道,这里的“人”,不仅包括教学对象—学生,也包括文本中的人物。只有做到心中有“人”,教学才能有抓手,文本才能有血肉。那么,教学《忆江南》这组诗词,我们应该关注的“人”是怎样的呢?
首先,这里的“人”是学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白居易的诗词通俗晓畅,因此理解诗词的意思不是难点。学生完全可以借助注释以及相关资料,结合已有的知识背景,自主理解诗词的意思。
其次,这里的“人”是诗人。这也是教学这组诗词最重要的突破口。据有关资料记载,白居易少年时曾漫游江南,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50岁后又先后出任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出任杭州刺史期间,他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做了不少好事。江南的风光名胜、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写下这组词的时候,已是他离开江南十二年之后。此时的白居易身在河南洛阳,身处中原,中原的景色与江南相比本是各有特色,但在诗人心中,还是江南最好,他还是不能不忆江南。
为什么还是觉得“江南好”?究竟是什么使得诗人在离开江南十二年之后还是不“能不忆江南”,乃至于要追问“何日更重游”,渴望“早晚复相逢”?如果仅是因为江南秀丽的风光,那么对于曾四方云游、见多识广的诗人来说,这个理由似乎不够充分。因此,我们还是从“人”出发,即结合诗人当时的境况来考虑。白居易写下这组词是在公元838年,当时诗人已经六十七岁,开始步入老年,身体多病,仕途失意,又加路途遥遥,古代交通不便,恐怕再回到江南的可能性不大了。在老年白居易的心里,江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他想念的也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他想念的是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那些美好的岁月,那里有他少年时漫游江南的欢乐,有他中年时为官在江南的那份豪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已经成为诗人生命中不能割舍的一部分。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个色彩明艳的江南,那个生命中不能割舍的江南,也许只能永远在梦中相会了,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的一个美丽的江南梦。事实上,白居易写下这组词八年之后(公元846年)就离开了人世,他最终没能回到他的梦中江南。由此,我们试着从“人”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文本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材料了,而是有了人的感情,教学也就找到了突破口。
学习目标:
1.通过读注释、翻译、品析、想象,理解《忆江南》其一的大意。
2.通过资料助读、自学《忆江南》其二、其三,更深刻地理解作者通过三首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忆江南》,“忆江南”既是词牌名又是题目。(批注)
2.江南:唐朝时期,大致指的长江中下游之南。所以,杭州是江南,苏州也是江南。
活动一 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