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本诗属于部审人教2011课标版教材第二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最后一首,其前三首是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所选的几首诗,都表达诗人的独特个性情感,以昂扬的格调,千百年来给后人以启思,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潼关》应让学生体会感受的重要内容。
同时,本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四首古诗,这四首诗属于课内精读篇目,已有的学习经验已为此诗的学习提供了思路。另此册中第一组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诗李白的《峨嵋山月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几首诗的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学习诗歌的方式。教材的这两组诗歌学习,为学习本组诗,特别是本组也是本册的最后一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同时,学习这首诗,也应有总结性质,为本册诗歌学习的再熟悉、集大成,所以,此首诗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承载作用。
七年级上学年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除了朗读与小学学习策略的一致性以外,到初中阶段,要更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就需要从字词着手进入诗歌中,这种学情决定了教学目的、重点的变化。同时,这一学段学生心理认真和成长特点,让他们表现出对诗歌审美追求;而像《潼关》这道诗,作者写此诗时14岁,与我们正学习的学生年龄差不多,谭嗣同的那种勇往直前、襟怀天下的品质,也正是正成长着的学生所亟需的。所以,这首诗,除了学习方式、方法上的作用外,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也很大。
1、以课文所给的注释和赏析为抓手,辅助潼关相关资料和地形图,理清诗意。
2、参考诗歌朗读方法,结合已有的朗读经验,比照音频朗读,读准诗歌。
3、从“终古”“簇”“秋风”“吹散”“马蹄声”、“流”“尤嫌束”“入”“不解平”九个词语着手,赏好诗句。
4、比照张养浩的《山岥羊·潼关怀古》,悟懂诗情。
1、引导学生运用潼关与黄河、秦岭的位置关系图,搞清诗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对作者背景身世的了解与同体裁诗歌的比照,读出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品读关键字,从而加深对诗意、诗情的理解,培养审美情趣。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这首诗,看看写首诗的人到底想表达什么思想?(PPT)
偶感
油菜花开小麦青,山径斜阳过路人。
不知伛偻(yǔlǚ)今尚好,半紫云英又清明。
【图片注释】
明确:又到万物滋长的季节,遂有对那些“伛偻”老人的问候,对生命的认识。
强调:抓关键句即后两句;抓“题眼”即“今尚好”。
2、大家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非李白、杜甫,而是——老师。教师介绍自己写此诗背景:
十年前即2009年,走在那个山径时感受;而前一年,全国范围极寒冰雪天气。又到盎然生机的春天,想到那些老人,想到生命……
明确:每首诗歌,都有思想、情感——我们应结合诗人写此首诗时的特定背景氛围。
强调:“诗言志”,“知人论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谭嗣同的《潼关》。
二、出示目标
1、搞清诗意。
2、读准诗歌。
3、赏好语句
4、悟懂情感。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1、总结学习诗歌方法。
2、课外学习谭嗣同的诗文和关于“潼关”的诗歌。
潼关
清·谭嗣同
知诗意 “诗言志” 品析:关键语
“知人论诗”
朗读:诗人角度 体会感情:关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