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潼关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谭嗣同的《潼关》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古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应该不存在问题,再加上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很简单。但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对诗句中凝练的语言难以理解,深远的意境不能深刻感受,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诗歌意境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感受诗歌意境美,加深美的体验,引发美的想象。

2.研讨探究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诗意氛围,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使学生受到如临其境的感染。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诵《潼关》,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理清诗意,并能结合具体意象感受诗歌的意蕴美。

3.通过教师指导,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

诵读、画面感受、感情把握。

六、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情感

七、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朗读伴奏、微课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PPT展示学生“游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邸”的研学实践图片,勾起学生游学回忆,再引入“美文分享”——学生的研学日志,为了便于全班同学能更清晰阅读展示者研学日志,教师拍下展示者日志,并分享给全班同学浏览,学生代表展示朗读研学日志,教师配乐并利用智课中“直播”功能录下展示者朗读视频,课后分享给家长和学生。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利用平板智课中投票功能引导其他同学从文采和朗读等对展示的日志作投票评价,教师在评价后对展示者点赞。

师:同学们,这是咱们上次研学的图片,看到它,相信大家脑海中会浮现满满的回忆。那么有请我们今天的美文分享者,王子杰为大家分享他研学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子杰在优美的旋律中分享了自己的研学经历,那么大家觉得他今天的美文质量怎么样?朗读怎么样呢?请大家针对以上两点对子杰今天的美文分享作一个投票评价。大家都觉得子杰的美文富有文采,且朗读声情并茂。是的,一花一草皆是景,一山一水总关情。今天,让我们来一次穿越,跟随谭嗣同一起去游一游潼关,感受潼关美景,体会作者情感。好吗?

设计意图:研学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先播放相关图片,能勾起学生满满的回忆。其次,研学日志是学生出游后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刚好与本堂课教学内容——诗人在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相切合。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智课的拍照、分享、直播、投票、点赞等功能。拍照、分享,让所有学生更清晰阅读展示者的日志;直播,为展示者记录下朗读的美好瞬间;投票,对展示者的日志文采和朗读作出评价,点赞,表扬、激励展示者,同时也激励其他学生的展示欲望,调动课堂气氛。

二、投影教学目标,学生浏览并明确学习任务。

三、读诗韵

师: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由“读”开始潼关的游览之旅!

1.出示诗歌《潼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歌。第一遍,注意读清楚字音。

2.老师想问大家要把一首诗读好,咱们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一、用诗法(作业布置)

请你运用今天解读诗歌的方法自学下面两首描写潼关的诗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唐代: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2.古诗学习的方法总结。

读之 感其诗韵

解之 明其诗意

赏之 悟其诗情

扩之 用其诗法

十二、板书设计

潼关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冲破封建思想束缚

追求个性解放

历 史 悠 久

高 大 雄 伟

地 势 险 要

气 势 磅 礴

十三、教学反思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意读、悟读等。朗读,感受诗歌节奏韵律;意读,明白诗歌大意、感受画面;悟读,体会诗歌传达的情感。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这节课笔者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经历,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导入诗歌,导入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切合诗歌内容,设计回环相扣。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智课资源:教师拍照、分享、直播、投票、点赞、抢答、电子课本、学生分组拍照评比、小组PK、全班拍照并相互点击浏览等,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有限的时间内浏览更多同学的作品,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引导了学生,挖掘了学生潜在的悟性与灵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力、理解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多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