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散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课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本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主题——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本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应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学习的广泛空间。同时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目标是将浅文深教,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上好开学第一课。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通过教学经验以及开学初的调查试卷,可以看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但存在“知现象易,知本质难;明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学生多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认为享受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求索取,不懂付出和承担,故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
本课贯穿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自己“悟”。 即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自然感悟;通过学生小组之间讨论,让学生在思想感情的碰撞中感悟;通过能激发学生切身感受的、有思维力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感悟;通过学生个性发言和老师诱导而悟;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和课外知识,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让学生自己“悟”, 尽量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教师更要适时点拨,并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学习朗读时的语气、节奏的技巧。
3 、多角度理解文章思想的感情
一、导入 走进文本,深情导入
人们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风景就在身边。这些都是天津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彰显了天津厚重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其实,令我们开心的不仅是美不胜收的风景,更在于和家人出游是一件甜蜜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莫怀戚一家人出游散步的故事,体味其中的温情。(幻灯片展示天津风景图)
二、品读课文,说事品情赏景析意。
品读活动之一:说事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文章。(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家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的事情。
品读活动之二:品情
请你读出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品味着文中好几个角色。(思考:这些人物中,你最欣赏哪一位?)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启下
对于本课课前进行了精心地准备,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之以品,以读为本,品读结合。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深入地学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个人认为导入是亮点,未成语调先有情,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同时这节课我安排了感知亲情——感悟亲情——升华亲情——书写亲情四个环节,试图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做实实在在的接触,亲历阅读,谈谈自己记的体悟。在完成第一环节后,感到还满意,初读整体感知,先找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再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就水到渠成了。不过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虽然强调了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愉快而深沉的,但缺少必要的朗读指导,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 在“领悟亲情”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三个小问题,给对联写横批的设计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点明了主旨,有一石二鸟之效。但三个小问题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语,使得三个小题的连接有些突兀。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希望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