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标中还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老师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节课就是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字典、默读、朗读、勾画阅读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深入文本,借助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心理活动,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窃读滋味。并以此为立足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随教师的精心指导能够深入领会、拓展迁移。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通过阅读教给学生欣赏、阅读散文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窃读记》是教育部审定2016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感悟。《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作者窃读时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窃读记》的题眼为“窃”,围绕“窃”,作者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她读书时的情态。一个看似贬义的“窃”字,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口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作者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存在着困难: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解文本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但是围绕着“窃读”这一线索,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而又矛盾。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情感的复杂细腻,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很大差距。
因此,确定好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以此来进行深入阅读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课堂上学生自由读、默读、勾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质疑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解疑,从而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品析词句,学生和老师共同深入文本,学习品读文章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①还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不注意动笔、思考;②关注不到文章所表达出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③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时容易脱离文本,抓不住要点,凭空感觉。因此在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的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导。
我校学生的语文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探究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学生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对于刚入学的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在养成,在课堂上还需要老师的指导与强化。
知识与能力: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体现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和关键词语。
2.通过推敲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执着,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感受人与人之间在关爱中传递的博爱真情。
教学重点:
体味推敲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学会品读文章的一种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活动,深入理解作者“快乐”而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林海音的《窃读记》,感受到了孩提时代的她为了读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窃”的本意是虫子在洞穴中偷米吃,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呢?“偷偷地”表示读书的一种方式、状态。林海音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穷苦人民根本读不起书,书店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的。林海音虽然酷爱读书,但是家境贫寒,没钱买书,所以只好“窃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滋味
现在,我们了解了林海音的窃读原因,我们如何走进她窃读时的内心世界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个阅读提示: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融进作品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第一次窃读,林海音乘兴而来,结果带着屈辱而去,使她的小心灵受到了创伤。第二次窃读,她的心理又有怎样的起伏呢?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跟随着林海音,回到她的孩童时代,回到她第二次窃读的书店 ,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次的窃读滋味。
任务:①默读课文16—29自然段;②勾画出体现作者窃读滋味的语句。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1.应用课上品析词句的方法,品读文中第一次窃读经历中的复杂滋味。(必做)
2.抒写滋味:孩提时代的你,在老师和家长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许为了心爱的动画片而偷开电视,也许为了诱人的美味而偷吃零食,也许为了心仪的玩具而瞒着家长偷偷去买……你偷偷地做过哪些事情呢?请你仿照:我很 ,也很 ,这种 的滋味……写一段话,写一写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选做)
窃 读 记
林海音
品读滋味
快乐
读书 关爱
生自评:
通过课堂学习,发现自己在阅读中的优势和不足,掌握阅读方法,在同学和老师的指点下进行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生互评:
在课堂中学习阅读的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会暴露出自己的问题。在合作中学习,学生更乐于接受,学习效果更好。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总结,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的探索与发现。
教师自评:
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本次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思索教学环节的合理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1.以单元教学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根据散文的文本特点确定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体味作者“窃读”时苦乐交织的复杂滋味,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 教学过程中重视方法的归纳和引导,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阅读文章时,通过让学生品析文中生动准确的词句,体味作者文字间流泻的情感,学会品读文章的一种方法。学会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跳读、默读、朗读、勾画阅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3. 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汉字“窃”的本义和引申义,使学生明白要在不同的语境中把握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关注和兴趣。通过对联的方式,总结所学内容,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对联的妙用和魅力。
4.关注初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边读书边思考、圈点批注阅读、交流合作等好习惯,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