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课程标准

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①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②多读多写,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③理解主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⑤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⑦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⑧能利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二、教材分析

《逢入京使》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其中一首古诗,选自《岑参集校注》。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发了作者的思乡爱国之情,抒写了作者报国与亲情难两全,以及思念亲人有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古代诗歌,也喜欢朗读诗歌,但对诗歌的朗读技巧,诗歌赏析方法,掌握不到位,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透,需要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去完成。

七年级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有丰富的意蕴,恰好在这一点上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借助人物背景的穿插,引导学生抓住“东望”、“泪不干”、“报平安”这些词,从人物神态、人物心态、人物事件三方面进行联想,在有序的联想中构建诗意所描述的画面,对诗句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小练笔,从而实现读诗晓意。

七年级学生对书写要求认识不够,通过对古诗默写,书法欣赏,熟练地用正楷字书写。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培养读诗的语感;利用网络和工具书搜集岑参的信息;通过默写训练,使学生养成熟练地使用正楷字书写。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对诗句进行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诗句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七、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唐之韵---岑参》视频、《逢入京使》朗读音频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诗的民族,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诗的纪录片《唐之韵》来了解一位诗人。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岑参的一首边塞诗《逢入京使》。

二、知人论世——知诗人

学生根据纪录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岑参和时代背景。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任安西节度使判官,晚年出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在西北边区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有较深的体验,擅长写边塞诗,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战斗精神,对边塞风光的描绘气势豪迈,色彩浓烈,有《岑嘉州诗集》。

背景介绍:此诗写于唐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一、课后作业

课外收集思乡诗和边塞诗,并摘抄到笔记本上。

十二、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课外古诗,是岑参的一首边塞诗,在授课之初,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视频了解岑参这个人,为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这一点学生课下反映效果较好。古诗重在朗读,通过听读、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效果较好。

疏通文意时,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时代背景,对诗句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一点通过落笔书写,展示朗读等形式,学生对诗的内容理解很透彻。

体会诗歌情感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能很快地理解诗人复杂的情感。

当堂训练设计了默写题和书法欣赏题,既考查了学生的背诵,又让学生明白默写填空需用楷书书写。

这节课我在诗歌语言特点上的指导少了一些,名句赏析只着重情感的渗透,对语言、细节、内容等方面指导较少,以后在教授古诗时应补充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