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统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第三首古诗。通过诵读和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1、指导思想: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作为一首哲理诗,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通过深邃的意境创设,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作为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多初中语文的学习,初步学习了鉴赏诗歌的些许方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文学底子薄,诗歌鉴赏能力不强,缺乏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以导学、助学为基本设计理念,重视学法的指导,教师围绕诗歌内容提供丰富的资料,借助PPT等多媒体设备,指导学生多层面的诵读,从诵读中获得学习诗歌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品味、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按照诗歌学习品析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学习诗作,把握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情感,形成个性见解,在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学习作品中的写作技巧。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通过作品独特的景物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感知诗歌意境,体味词诗人想表达的哲理。
(2)方法与途径:以读导学,通过多层次的读,把握诗歌的内容。品字析句,鉴赏诗歌,体味诗歌内涵。鼓励个性感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情感与评价:欣赏诗歌,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词的内涵,能结合诗人遭际及作品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创设意境,导学、助学为理念的PPT设计,诗作的朗诵视频、音频。哲理诗知识讲解微课制作及播放。
教学重点:品字析句,鉴赏诗歌,发挥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哲理美。
教学难点: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蕴含哲理的理解。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导学“学案”,印发学生;(见附件)
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多媒体课件ppt制作;
3、多媒体播放设备;
4、哲理诗知识讲解微课制作及课堂播放。
一、情景导入:
1、提问:同学们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大家说说,你觉得上山容易还是下山容易呢?
师小结:大家说法不一,但整体统计看,认为下山容易的居多。我们走进《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看看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有什么看法。
二、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知人、知事论诗:我们用做名片的方法,说说你所知道的杨万里。(名、字、号、地、时、评、著)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议论,后半部描摹,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小练笔: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写你对这首诗所表达的哲理的理解。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议论:“下岭”有难,莫“错喜欢” 。
描写: 不可松懈 ,不断进取。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一首哲理诗,本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作为一首哲理诗,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通过深邃的意境创设,寄寓着深刻的哲理。而七年级学生无论生活体验还是诗歌赏析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在设计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化难为简,化抽象为形象,由浅而深地教。
一、反思教学设计:
(一)多层面的反复诵读,助力突破重难点,把握作品的情感。
通过“上山难”还是“下山难”的讨论,为诗歌理解做铺垫。按照诗歌学习过程,做出板块设计。读一读,领略诗之韵:初读诗作,通过划分节奏,音韵,把握语速、感情基调,初步感知诗人情感。译一译,通晓诗之意:再读诗作,理解诗词的内容大意。品一品,探寻诗之妙;想一想,感受诗之理。对重点词、句的反复咏诵,品味词作的内涵,体会词人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以诵读为导引,贯穿学习始终。这既符合诗词学习的特点,也为突破重难点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教学反思为节选,更多详情请下载后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