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针对《春望》这篇诗歌型的文学作品,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注重诵读教学与自主探究,体悟文章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春望》选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诗文大意;熟读积累名言警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本诗的写作年代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前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春回大地,草木茂盛,鸟语花香,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处处呈现出沦陷后的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
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表达了作者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诗这种体裁并不陌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加之学生处于和平安乐的年代,对于杜甫当时的国破家亡之悲,忧国忧民之情可能难以体会。虽然学生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也接触过此类的爱国诗歌,但对于诗歌中情境交融手法的掌握还不够娴熟,对于赏析诗歌能力还有待加强。
知识与能力 ①读准字音,背诵并正确默写整首诗歌。
②通过文章注释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写作脉络。
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感受意象,掌握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感受作者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①通过体悟诗中关键词,赏析名句。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赏析能力。②掌握文章借景抒情、移情于物等写作手法。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切感受诗人感时伤别、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②初步品味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①教法:提问法、点拨法、材料分析法。
②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一、导入新课
1、在我们还是咿呀学语的孩童时,唐诗就伴随着我们成长,虽然还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学起来却觉得朗朗上口,很有趣味。“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二人可谓是唐朝诗坛的“双子星”,你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呢?
2、褪去青年时期的浪漫,历经“安史之乱”后的杜甫,诗歌风格变为了“沉郁顿挫”。今天,我们就寻着杜甫的文字,来到一千多年的长安城,倾听一个落魄的文人才子,道与我们的《春望》。
二、读文入境
1、提出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懂内容
读出情感
2、教师指导点拨。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1、背诵、默写全诗。
2、尝试对话青年、中年、暮年三个阶段的杜甫。
春望 --杜甫
景 首联: 国破城荒
颔联: 感时伤别 感时恨别
颈联: 眷家思亲 忧国思家
情 尾联: 白头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