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7* 列夫•托尔斯泰》优质课教案下载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出示关于这个人物的四条介绍,大家猜猜他是谁。
(1).他出生在俄国,他是一个天生的贵族。 但他的一生反而受其身份的困扰,无比痛苦,他的信仰注定了他的痛苦。他渴望改革俄国的农奴制度,他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分给农民,然后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生活。他放弃了上流社会的风雅和排场,像一个农民一样亲自参加劳动。他的信仰和行为直接导致了妻子的不解,最终爆发了家庭危机,夫妇分家,因此他有一段不幸的婚姻。分家后他把自己现有的著作权和稿费无条件地转让或捐出,自己几乎身无分文。
(2).他的家曾经是革命者的避难所,是难民的收容所,是改革家的聚会所。因此他不仅失去了幸福的家庭,更遭到了整个贵族阶级的排斥,因为他的特立独行是对贵族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反叛和宣战。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3).对资产阶级虚伪腐化的认识和批判,对自身信仰的追寻和探索,使得他痛苦、矛盾、孤独。他曾经两次离家出走,一次半路返回,另一次却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生命的最后一个黎明他没有看见家乡的风景,而是躺在异乡一个小火车站站长家的小床上,看着窗外那将亮未亮的天空。他的遗言不是说给妻子儿女的,而是说给这个世界的,他说:“我爱真理。”
(4). 82岁,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留给我们的是90卷的文集,驰骋俄国文坛60年的记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他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称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他生前放弃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和生活方式,他死后更是安静而朴素,在他家乡的森林中无声地长眠,坟前没有墓碑,没有十字架。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说:“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揭示谜底:他是列夫·托尔斯泰,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二)出示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三)疏通字词:字音字形,词语解释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并理清层次脉络。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小组自学课文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