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叙事脉络,体会作者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将与“灯笼”有关的情节有序的结合在一起。

2. 通过朗读品味、运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的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的情感变化及升华。

二、课型与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三、预习要求

1. 借助工具书解决课后生字词,了解作者吴伯萧及相关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找出与“灯笼”有关的故事情节。

四、课文简析

作者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并在结尾处结合当时的国运时事,表明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正能量”。

课文的“阅读提示”中点明,课文由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为悲壮激越。

这些,都在启示着我们如何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创意

本课的独特创意以情感和叙事上的“以小见大”为主问题串起本节课,抓住作者的语言特点并进行运用。

课堂中将PPT和白板结合,将问题实时展示给学生。

运用课前小视频吸引学生兴趣,课堂过程中再次运用此视频,学生两次描述的语言形成对比,体会作者语言的书面化、简洁和多用短句等特点。

吴伯萧作为现代散文作家,经过良好的古典文学熏陶,语言典雅而蕴藉,简净而不杂芜。本文的语言简洁、书面语化、引用古语,句式多用短句,使文章有节奏感,便于抒情。在授课时让学生着重对文中出现书面化的语言、引用古语之处进行赏析,短句的赏析以朗读形式分析情感。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以主问题“文中体现了有关“灯笼”的哪些情感?”为主线,情感和语言双线并行。

一、 视频导入新课(5分钟)

与“灯笼”相关的视频导入新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和所感受到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第二次描述对比

二、品情感( 16 分钟)

1、默读课文,文中体现了有关“灯笼”的哪些情感?

同学们发言。教师即席评说。

同学们可能会提到:

思慕、怀念、高兴、幸福、感伤、迷恋、可悯、壮志豪情

学生默读课文,“思慕”:祖孙夜行,灯笼照亮祖孙夜归的路,表现出温暖的亲情,对祖父的“思慕”——怀念,追慕,感情更加强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学生回归课文,“祖父好,在路上不轻易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夜宿,每每让人忘路之远近。”祖父讲的都是我能听得懂而且爱听的故事,和祖父在一起走很愉快。

“怀念”:“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看出“我”对母亲的怀念。

“高兴”:乡俗还愿之时,孤行客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

“幸福”:太平丰年中,人们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感伤”:族姊远嫁,曾经的华贵景象,如今则变成破落户了。

“迷恋”:朱纱描红,对于乡情的迷恋

“可悯”:由汉献帝这一历史人物经历,将文章的话题由乡村生活转入历史话题。

“壮志豪情”:最后一段中“我愿就是那灯下的马前卒”表达作者想像李广、霍去病等将军那样,保家卫国。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是为后文号召更多的人们参与抗日活动做铺垫。教师可以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现实情况,让学生有所了解。

作者由自己的情感出发,到一村,再到家国,一家一村延及天下,情感上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七、板书设计

情感 语言特点:

祖孙夜行 思慕 书面语化 有蕴味、文雅

母子情深 怀念 引用古语 有文采

乡俗还愿 高兴 多用短句 简洁、有节奏感

元宵张灯 幸福

族姊远嫁 感伤

朱纱描字 迷恋

献帝宫灯 可悯

借古喻今 壮志豪情

八、教学反思

“灯笼”是一篇自读课文,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中国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碰撞。本节课以分析有关“灯笼”的情感为主问题,贯穿本节课,同时品味独特的语言特点,双线并行。使得整堂课可以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理解情感的同时将语言特点渗透其中,较好的完成了对文章脉络和情感的梳理。课文一方面叙事,另一方面抒情,有关“灯笼”的事组成一个序列,所抒发的情感又成为一条线索。“事”与“情”交织在一起,并行而下。课文从“小”写起,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为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以小见大”表现手法。

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作者的语言带着时代的某些共同特点,书面语化、引用古语和多用短句。其中书面语化,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就能有所发现,并且联系之前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现代散文作家的共同特点。引用古语,则借助书下注释,学生能自主理解。短句的使用能够使文章语言简洁,有节奏感,便于抒情。并联系《安塞腰鼓》等学生已学过的课文帮助理解。

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进行拓展训练时,时间给的不是特别充分,有部分能力薄弱同学未能进行及时跟上;时间控制有待提高,安排不合理,导致课后作业未能按时布置给学生。这些问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再次发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