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灯笼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以《灯笼》为题,作者运用自由笔法,以“灯笼”为线索,顺着自己的思绪,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虽意绪纷繁,却主题突出,形散神不散,表现了乡情民俗和家国情怀。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的同学能通过圈画批注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但由于受语文知识积累和相关阅历的影响,在提炼概括及品味语言能力上较弱,再加上本课诗词典故较多,难于理解。让学生充分预习,掌握字词,读通课文,了解典故,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过程是沟通、交流、合作、体验的活动。因此本堂课的设计,借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以及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探究、朗读、体验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情思。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要尊重文本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流程如下:

1.通过图片、视频、实物,丰富灯笼的知识,导入文题。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以圈画批注的阅读方式筛选关键词语,小组合作,填写有关灯笼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思。

4.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分析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5.开展在灯笼上写字的体验活动,体会灯笼的文化内涵。

五、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2.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过程:读图赏物,话说灯笼——朗读体会,走近灯笼—合作探究 解读灯笼

——品味语言,体会写法——拓展延伸,抒写情志

2.教学做合一,指导学生在做中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六、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七、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体会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八、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诵读、圈画批注、体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实物、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

十、教学环节

一、读图赏物 话说灯笼

1.带学生赏灯:玩具小灯笼——天安门城楼的特大灯笼。

2.出示家用灯笼

3.出示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黑白的灯会照片,引出课题、作者,强调写作背景。

二、朗读体会

走近灯笼

1.出示重点字词,检测预习情况。

2.播放第1、2段的录音朗读,进行朗读指导:作者满怀深情抒写灯笼的记忆,语调应轻柔,语速应缓慢。

3.课文以《灯笼》为题,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对灯笼的情感倾向?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构图

火——灯——火

(1)(2-11)(12)

三、 合作探究 解读灯笼

1.出示并分发灯笼的网状图,说说文中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蕴含哪些情感?

2.教师巡视指导:关键词提取法和概括法。

3.根据学生板书情况点拨及归纳。

①提灯迎祖父,忆温暖亲情。

②挑灯上灯学,念慈母之爱。

③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

④赏灯猜灯谜,欢乐闹元宵

⑤姊家灯变化,感岁月沧桑

⑥纱灯上描红,爱雅致不凡

⑦想宫灯献帝,生怜悯之情

⑧引名将故事,抒家国情怀

四、品味语言 体会写法

1.文中有关灯笼的记忆,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纷繁,却形散神不散,你能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吗?

2.品读课文11到12段,体会写法。

句子表达方式 表达情感

3.点拨、板书。

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情感。

五、 小结拓展 抒写情志

1.小结本文写法

2.作者想在灯笼上写名将名字,表达做马前卒的愿望。请你也在灯笼上抒写情志,表达自己的心愿。

老师寄语: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相随。

六、作业布置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吴伯箫的创作道路。

2.学生课外阅读吴伯箫的《羽书》《北极星》,体会他早期散文和后期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一、板书设计

4.灯笼

乡情民俗——怀念

记叙、抒情、议论

历史文化——爱国

十二、教学反思

《灯笼》是部编本教材新增加的篇目。本节课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文本特点,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以及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的。现对课堂教学做如下反思:

1.情境创设的激趣性:通过欢快的闹元宵的音乐、小的玩具灯笼、天安门城楼的特大灯笼,营造了一种喜庆的氛围。家用灯笼的出示,丰富灯笼的知识,增加对灯笼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一张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灯会照片,自然而然导入吴伯箫写于三十年代中期的《灯笼》。这些真实、直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训练的多样性: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养成了课前掌握字词音形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的习惯。因为本文涉及的诗词典故多,所以提醒课前一定要多读几遍,让学生充分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此之外,课堂上进行跟读、男女生读、老师范读、自由读、配乐朗读等多样的朗读训练,体会作者自由的散文笔法,品味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梳理文本内容和情感,采用先分工,后合作的方式。学生或用圈画批注的阅读方式筛选关键词语,或概括,完成灯笼网状图的填写。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学成果,适时的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灯笼的记忆和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反思为节选,更多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