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泛大陆”等科学概念。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这是两篇科普短文,它的突出特点是以论证为主,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见解新颖。让学生把握各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

难点:

1.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反复自读,学习这两篇短文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3.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4. 学生自主学习,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逻辑能力正在蓬勃发展,能够自主进行一些初步的逻辑推理,理解通过推理形成结论的过程。经过初一年级说明文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说明方法,能自主的进行阅读理解把握全文。学习本单元,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鼓励他们主动探究,自主理解课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一些关键信息,概括出文章的逻辑链条,理解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提升自主分析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你们一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震撼到了吧。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种世界上曾经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走进他的科普短文两篇揭开这个谜底。(板书课题及作者名)

二、走进阿西莫夫的世界

艾萨克.阿西莫夫( 1920—1992 ),俄裔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1955年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助理教授,后专职写作。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重要科幻文学作品包括“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系列”“基地系列”中的多部中长篇小说。

三、个人展示,比较阅读

1.学生活动: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形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复述。

学生展示,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和肯定给予评价,老师补充说明。

老师提问: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此环节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细读课文,揣摩语言

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速读课文,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下列句中的词语可以删去吗?学生思考作答。(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再读课文,深入品析文章语言。两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一方面逻辑性强,简明精炼,运用概念适切。一方面又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引导学生体会,可以老师给出师范,让学生体会并总结方法,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3、到6500万年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对比阅读两组句子体会语言的特色:

五、主题思想

学生归纳老师总结: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分享名人心得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七、拓展阅读

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②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

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

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至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学生交流讨论,举一反三检查说明文的学习情况。

明确:1.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

爆发次数多(爆发频繁)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强(危害大)。

2.通读全文,请简要说明第④段中“创造性地再造自然”的含义。

指人为地,大规模地过度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含有否定意味。

3.第④段画线句中“永久性”一词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永久性”表示永远长久,该句表明了被白风暴毁灭的新垦区成为生命的禁区,突出了白风暴危害的严重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老师推荐推荐阅读: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