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分析

这篇科普短文所介绍的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板块构造”学说),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文章并不是直接解说“板块构造”理论,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本文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进而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也可以这样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本文既简明精炼,又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三、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四、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五、教学流程

(一)恐龙录像,激趣引读

同学们,今天在地球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物种是我们人类,其实在我们人类之前有另外一个物种统治了地球长达1.6亿年,那就是恐龙。上课前我们先来一起看一段有意思的恐龙视频,去感受一下几亿年前恐龙的形象。(观看视频)

刚刚我们都被精妙的沙画艺术和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震撼了。然而在地球上称霸一时的恐龙,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只是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科普说明文《恐龙无处不有》去一探究竟。(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我们这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大家齐读)

1. 明确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 品味准确周密而风趣幽默的语言

3. 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检查预习的效果。提问

(三)检查预习

骨骼( ge ) 鸟臀目( tun )

漂移( piao ) 岛屿链( yu lian )

驮着(tuo ) 深 渊( yuan )

两栖( qi ) 携 带( xie )

褶皱(zhe zhou )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

(四)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阿西莫夫的《恐龙无处不有》)

〈一〉发现问题

师:课文题目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什么叫做“无处不有”?你是怎么理解课文题目的?

师:南极也有?你有什么证据吗?(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

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33页,阅读文章的第2——5小节,看看当作者阿西莫夫知道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时,他是否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疑问呢?请大家找找作者对此发出的疑问。

①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提问

②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提问

但是通过刚刚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知道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时是否同我们一样只停留在恐龙本身的问题上呢?作者将这个发现和什么联系在了一起?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提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他想问题的方式是否是独立的,只看一个问题的呢?

作者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

〈二〉寻找答案

当作者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后有没有得出“恐龙无处不有”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呢?我们可以从第六段中寻找答案。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也就是说“恐龙无处不有”是什么造成的?

“板块构造”理论(板书)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通过刚才对第六段的理解,我们有没有同学可以说说。

小组讨论后提问

同学都理解得非常到位。请大家先来看看“板块构造”理论的示意图。

下面,我们看课本,文章中又是如何来介绍“板块构造”理论的呢?再读课文6——11自然段对此理论的介绍。看看作者在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时是怎么样来将这个有点绕口的概念讲的及准确又生动形象呢?

其实,作者在第几段给了我们形象化的解释?明确:第七段。齐读第七段

〈三〉得出结论

作者用简明精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和“板块构造”理论之间有什么联系?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有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板书)

通过我们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结构文章的?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五)品味语言,体会特点

作者之所以能够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用恰当的说明顺序,还得益于他周密准确的说明语言。

如果说优美抒情的散文是一副丹青渲染的画卷,那么平实严谨的说明文就是一张精密的图纸。

1. 可老师读这篇文章,发现阿西莫夫一点都不自信,我们看下面的句子。齐读

(1)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3)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也许、似乎、可能”用的太多,给人不自信的感觉。你赞同我的意见?

明确:说明用语的准确。

2. 老师发现阿西莫夫有时又太自信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你认为呢?

明确:说明用语的周密。

作者在推测时使用了表示推测的词语,说法留有余地;而在肯定时态度又非常的坚定。由此我们能够知道说明文的语言是周密准确的。

3.你还能从文章中举出体现说明语言周密准确的例子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对于这篇文章,阿西莫夫从两个科学领域分析了恐龙。恐龙化石的发现属于生物学,而板块构造属于地质学,科学家能从一个领域联系到其他领域,正是运用了联系的观点。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也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

第一自然段决非空泛的议论,而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正是这一段启示我们善于联系是研究发现的必要前提,也是思维创新的重要特征。请结合你学过的科学知识或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被压扁的沙子》

七、板书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佐证---板块理论

八、教学反思

当刚接到要上《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时,我觉得手足无措。这篇文章是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说明性的小品文,其实并不是很正规的说明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一遍后基本都能明白作者的观点。在备课是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是从题目入手,询问学生本文是不是讲恐龙的,然后引出“板块构造”理论,在得出结论。而我在备课是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和别的老师区别开来,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时虽然整体的框架基本没有跳脱出原来的框框,但在设计问题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寻找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的以及会感兴趣的问题。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绍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寓教于乐,还课堂与学生。课后再加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的例子,让学生讲课上的知识和他们以前的认知结合起来。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时太过于考虑学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讲不够深入,只是点到为止。

通过这次“枫叶杯”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要想正真的上好课,除了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要加深对课本本身的挖掘,对于课文的正点一定要深挖深究,不能仅仅是点到为止而已。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