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世间的脚印》是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说明文,说明事理的文章,往往采取逻辑顺序。这篇文章,作者举出了大量例子来展现“世间的脚印”,读来却不让人感到纷繁杂乱,主要在于精心安排结构,抓住过渡性语句,有助于把握文章结构。本文语言生动有趣,很多语句也耐人寻味,增强了可读性。
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这篇文章内容比较难理解,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1.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自主互助
多媒体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一段视频,再看一组图片。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陶世龙写的这篇文章《世间的脚印》。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走进作者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四、读准字音
腐蚀 shí 浑浊hún zhuó 山麓 lù粗糙cāo
龟裂jūn 海枯石烂kū 沙砾lì沟壑hè
楔形xiē 钟鼎 文dǐng 踪迹zōngjì 装置zhì
沉淀 diàn 地壳qiào 刨 刮bào 帷幕wéi 掸dǎn
五、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2、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本文一共多少个自然段?标出全文的独句段?共几段?分别是哪些?
共31段。 独句段共9段。分别是:1、5、7、11、13、18、22、24、27
4、这些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分析一下。
六、细节感知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明确: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7—18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的“攻击”。
明确:山崖裂缝—崩落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堆压形成新的岩石。
七、品味语言
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体会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1)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2)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由此你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
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1.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
2.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句。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岩石的厚度、顺序记录 读懂岩石世间的脚印 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重大意义:增加知识 寻找宝藏 造福人类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