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991年10月18日,丁肇中在《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的“情系中华”征文活动颁奖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讲时,发表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演讲。这篇演讲词在老版本人教版教材里被录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该单元是全套教材中唯一集中编排的议论文单元,所以网络上很多相关本课的教学资源都是把这篇演讲词当作议论文来讲。

但是,我们必需清醒地意识到,在我们现在正使用的部编人教版教材中本文就是以一篇单纯的演讲词的形式被录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该单元所收录的文章都是演讲词,单元目标为三个活动探究任务:“任务一”是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是撰写演讲稿,“任务三”是举办演讲比赛。显然“任务一”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还要为“任务二”和“任务三”做些准备。所以,针对这篇演讲词所做的教学处理应该是大大区别于议论文教学的。

学习这篇演讲词,教师要能够创设出仿真情境,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走入演讲现场,充当听众的角色,去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演讲者的观点做出赞同或反对的判断,进而响应演讲者的号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品味这篇演讲词,教师要能够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演讲者的演讲思路,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层层推进的方法阐述观点的能力;也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时机,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体会演讲词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总用,为“任务二”撰写演讲稿做好准备。

完成“任务一”学习演讲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体会演讲的“感觉”,为“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做些准备。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和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学习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3.理解演讲词中,事例对观点的印证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快速理解或者明晰演讲者观点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进一步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特点,从而提高思路清晰地分析问题、阐述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够对演讲者的观点进行赞同或者反对的判断。

2.联系生活、反思自己,能够对自己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做出判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的课堂表现,我发现184班学生不仅对演讲词有浓厚兴趣,还时常表现出想要上台展示自己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原计划将第14课分成四部分(1、开场白,引出演讲主题,提出问题;2、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举例印证;3、分析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举例印证;4、推而广之讨论“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并发出号召)分别请四个同学上台模拟演讲。其他同学以聆听者的身份明晰演讲者的观点。

但是,当我给学生一节自习课的时间预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反应“很难理解”这篇演讲词。甚至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同学也说“读了三、四遍还是不理解作者的演讲思路,感觉他好像想起什么说什么一样。”其实,不是演讲者思路混乱,而是学生思路混乱了,以他们现有的逻辑水平要理解本文层层推进的演讲词结构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又被我调整为梳理演讲者的思路。

所幸,我平时还是经常培养孩子们画思维导图的能力。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演讲者的思路,也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情境教学法,模拟演讲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思维导图法。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特点

六、教学过程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一)第一课时,自主预习

(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新课导入:

1、Ppt呈现丁肇中的照片

请同学上台书写“肇”字并注音。

引导语:“丁肇中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我们应该尊称他‘丁爷爷’,我们可不能把他的名字写错了,不然丁爷爷要生气了。请同学们速读82页注释①想想丁爷爷有哪些令人尊敬的地方”

2、ppt展示演讲背景

请同学个别朗读

3、引导语:“1991年10月18日,丁肇中先生获奖的那一年,我有四岁你们有几岁?你们还没有出生呢,那就和我一起穿越到那个年代,穿越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起来领略一下名人的风采吧。”

【预设学生活动】

1、关注“肇”字的书写?注意不要把“户”部写成“启”

自主学习注释①,初步认识演讲者的科学成就。

2、朗读“演讲背景”的资料链接,了解演讲背景。

发挥想象力,跟随老师“进入演讲现场”。

【设计意图】

活动1、2:从演讲者难写的名字说起,引出演讲者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对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的兴趣

活动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跟随老师“进入演讲现场”的情境中。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板书设计

(主板书) (白板板书) (副板书)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生思维导图)

丁肇中

九、反思

1、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发现教师板书中的肇字把户字部写成了启字,部分聪明的同学就说是“老师故意写错的”。我立马解释说“没有,是这个字这个地方容易笔误,连老师都容易笔误的地方,你们可更要留意了。”希望这样处理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对老师的设计意图上引导到对字形本身的关注上来。

2、由于第一课时(自主预习课)已经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阅读课文,并给学生提供了详细的自主学习导学案,还在课堂上解决了一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第二课时(引导理解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还算可观,无论是课堂容量还是教学进度上都基本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3、第三课时属于能力提升课。擅长演讲的同学上台模拟丁肇中的演讲,擅长总结的同学画思维导图总结演讲词的特征。两方面都不擅长的同学以评价者的身份,在观望,评价,欣赏和自我反思中默默进步。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