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材定位

《大道之行也》是2017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礼记>二则》里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其他几课分别为《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佳肴》《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本单元的选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其中的大部分篇章都表现出了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反复诵读,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本篇课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感受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基础字词,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并且具有了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利用注释、工具书、学案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自主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较难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翻译不准确、理解文意偏差等问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

此外,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习过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学生们已经初步感知了理想社会的特点,但仍缺乏更加深刻的认识。本课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代先贤对“大同”社会的深切期盼。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联想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分析“大同”社会是否已经实现这个问题上,应该可以做出较为合理的推断。

三、教学设想

1.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唯“言”独尊,着眼于应试的教师们把“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作为教学目标,唯恐学生遗漏一词半句,于是一篇篇语句优美,意蕴丰富的文言文便被肢解成碎片,对“文”的鉴赏品析轻描淡写,如蜻蜓点水。而如今不少人又披着新课改的外衣,扛着“人文大旗”,开始大声呼唤“文”的价值,但是矫枉过正,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文言文的课堂俨然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基础字词句的积累又被忽略了。文言文教学,不能总在“文”与“言”的两难中乱冲乱撞,在这两端间必须找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黄金分割点”,只有“文”“言”和谐统一了,文言文教学才能走出低效之轮回,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古代文化遗产带来的乐趣。

基于上述思想,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了8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翻译解读。这样“以文悟言”就把“文”和“言”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解决了二者割裂的问题,也解决了侧重一方偏废另一方的问题。

2.我校施行学案教学已经多年,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效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有价值。

所以,我将认识生字、文学常识、译读课文等较为简单的问题都通过学案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请他们在课前预习时自主完成。“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

3.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能加深理解,同时唤起情感。

本课设计了多次诵读,分别为教师配乐背诵、两次学生齐读、自由背诵、三次分层背诵、全班配乐齐背等,每次诵读的任务各不相同,并且有梯度,层层递进。从读准字音、断句的浅显要求,到读出情感读出体悟的较高要求,甚至最后的当堂成诵,使学生的认识也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4.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当下这种学习模式比较“流行”,或是因为这种模式会使人感到课堂学习氛围浓烈,就盲目地、多次地组织无效讨论。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有需要的基础上,当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时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所以本课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安排在“疏通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用原文回答屏幕上出示的8个问题”这个较有难度的问题中,以求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四、教学目标

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2.翻译并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当堂背诵的能力。

2.了解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

4.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五、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反复诵读,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六、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思考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七、教学方法

游戏激趣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结合

八、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配乐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快速抢答”的小游戏导入。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检查课前预习,为之后的学习预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掌握正确的字音和断句。(此环节包括教师配乐背诵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设计目的:正音并规范断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背诵呈现出作品的境界和韵味;用音乐创设氛围,加强美文的感染力;用教师的背诵给学生树立榜样,率先垂范,从而激发他们当堂背诵的信心;通过全班齐读反馈学生掌握读音和断句的情况。

2. 概括文章大意,了解写作背景,解读文章标题。

设计目的:使学生对“大同”社会的总体特点有初步的感知,并理解该社会形态是儒家学派的先贤们对未来的憧憬,他们认为要实现这一切,必需有一个前提条件——实行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对照学案和课下注释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在此基础上用原文回答屏幕上出示的8个问题。

设计目的:通过对“文”的问题设置,解决“言”的教学重点。并请翻译的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提示学习要点,进一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此环节是把握文意的关键所在,部分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故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集体的智慧解读。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十、板书

一、 总写纲领

人人受关爱

二、 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 是谓大同

设计目的:该板书清晰明了,使整个文章的核心内容及写作思路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十一、教学反思

首先,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目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从中汲取民族智慧。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就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妥善处理 “文”“言”关系,既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它们理解为“文”+“言”,而是要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当下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所以本教学设计大胆突破,探索“以文悟言”的教学思路,即以文言文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领悟“言”,8个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本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领者”的新课标理念。从学案设计到课堂教学,整个环节均以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主,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只在关键之处适时引导点拨,三维目标完成顺利。

教学反思为节选,更多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