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2、 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多媒体。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1、教师:准备毛泽东的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一、 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 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展示其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分(fèn)、数(shǔ)、汗(hán)、朝(zhāo)。
⑵难字:莽(mǎnɡ)、娆(ráo)、逊(xùn)、骚(sāo)。
4、录音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而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一)课堂作业
1、读准字音。
分外( ) 稍逊( ) 数风流人物( )
今朝( ) 折腰( ) 成吉思汗( )
2、写清字形。
妖ráo( ) 天jiāo( ) 原chí蜡象( )
风sāo( ) 射diāo( ) 江山多jiāo( )
3、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二)、课外作业
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上片 :描写、抒情
描写北国雪景,赞美壮丽河山
一、概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长城:惟余
大河:顿失
二、实写北国风光:望
山:舞
原:驰
红、素
三、虚写北国雪景:须
妖娆
下片:议论、抒情
纵论历代英雄抒发革命抱负
一、承上启下,由景到人
二、具体评述历史人物
秦皇汉武——略输
唐宗宋祖——稍逊
成吉思汗——只识
三、直接抒发了抱负、风流—今朝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的调动不尽人意。
因为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录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我想除了因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架式有些胆怯外,可能还另外的原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学生的活动设计。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到尽可能只设计一些对学生体悟诗词感情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使问题指向明确,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的回答却与我的问题相去甚远,我想这也许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所致。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设计得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或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计划通过关键字的品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感情,进而指导诵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未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品读上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的滔滔”中的 “惟”和“顿”字时,品读了作用情感,但没有即时指出该如何读。在品读下阕“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几句中的“略”、“稍”、“只”几个字的作用和蕴含的感情时,也没有及时指出应该如何处理朗读时的重音与语速等问题,使朗读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1、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阕说到下阕,而是将上下阕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的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更好。
2、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