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梳理作者严谨的论证思路,理解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批驳方式。
2.难点:联系背景理解敌论的事实论据和作者的事实论据。
三、教学过程
(一)从写法和背景两角度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如果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你将怎样批驳?鲁迅先生也遇到过这样的论调。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当时,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1934年8月24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针对这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论调,鲁迅先生写了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杂文。先生又是怎么批驳的呢?让我们走进先生的文章,去感受先生的作文和做人。(揭示课题,朗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1.出示《初读单》,明确阅读要求
附:初读单
默读课文,提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勾画悲观论者的观点及其论据。
(2)作者为什么认为悲观论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3)找出作者正面针锋相对地提出的论点和证明论点的论据。
(4)从文中勾画出本文的结论。
2.学生在《初读单》的引导下自读课文。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生点评。
(三)研读课文,理解反驳方法、品味用词的表达效果
1.出示《研读单》,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研读课文
附:研读单
研读点一: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我们”“有人”“中国人”分别指谁? 品读“总”“只”“一味”几个词的作用。
研读点二: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作者根据敌论的论据,推出了哪两个结论?作者运用了什么反驳方式?体会“他信力”“自欺力”的表达效果。
研读点三:读课文6-8自然段完成下列任务:(1)“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请仿照例句写出一个可以称为“脊梁”的人。
例句:洪水泛滥,危及百姓,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人。
“这一类的人们,就现在也何尝少呢?” 现在的这类人有何特点?联系时代背景列举一个事例。
(3)这一部分,作者正面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论点后,用事实论据来加以证明。用一句话把论据概括下来。说说这部分与反驳错误论调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