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也有这样的明确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指出“激发学生兴趣是名著阅读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的课型,应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提倡指向自主性阅读,进行目标管理,而不应该给予过多的规定动作,过分强调过程管理。”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进行的一次整本书阅读教学尝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周瑜等形象,成为智慧、正义、勇敢等优秀品质的化身;而曹操的阴险、刘备的仁义同样也深得人心。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忠就忠得义薄云天,奸也奸得恶毒无比。另外,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如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关公大意失荆州、白帝城托孤等也成为了戏曲及影视剧的题材。《三国演义》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是古典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三国演义》,我们按照几个步骤推进:首先进行暑假的阅读初体验,按每天两章的进度阅读原著并完成每天的主要内容积累及简单的章节练习,在整理本上梳理主要人物及事件。接着,完成《三国演义》手抄报制作,可以总结三国故事,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积累三国成语俗语等,并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完成“煮酒论英雄”,聚焦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统整重组原著信息,完成教师留的讨论题,形成个性化思考感悟。
本节课设计为展示学生“论英雄”的主题。
1、初三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感知作品主题的能力,但学生的阅读量少,想象力受限制,课上不爱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2、本书较长,而且虽是白话小说,但文中还有较多的文言词汇,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本文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关键是要能分清主次,引领学感悟主要情节,不过分拘泥于细节。
3、现在的初三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独立果敢有自己的主见,所以在教学时要设置一些情境,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其中,鼓励他们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人物形成自己的评价。
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展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方法,旨在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碰撞、教师的引导点拨,深化学生的阅读以及对名著的理解。
多媒体辅助教学
1、假期阅读《三国演义》,完成每日练习,并进行主要情节梳理。
(设计意图:借助阅读任务,阅读相关章节,熟悉《三国演义》主要情节,通过情节的概括梳理,以读促写,加深理解。)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在班内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手抄报形式多样,可以总结三国故事,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积累三国成语俗语等,通读之后可以跳读、精读,旨在让学生聚焦经典情节和重要人物,提高阅读兴趣。)
3、完成情境预习作业“识君主”“绘将相”“献良言”部分,并写出原因。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内容整合信息,结合具体事件分析评价人物,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体验,对原著人物和情节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初步评价。)
1.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和相关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阅读整本书的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讲故事、论英雄,交流体验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独特评价,表达感悟。
3.通过品读三国英雄豪杰,与三国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体会人物的精神魅力,客观的看待历史人物。
流程:导入新课 → 择选君主 → 描绘将相 → 进献良言→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进入《三国演义》,谈一谈我们心中的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主题曲,学生迅速融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二、各抒己见,品味经典:
1. 识君主(15分钟)
如果你穿越到了三国成为一名谋士,会选择谁作为主君来辅佐呢?请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和相关故事情节谈一谈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和人物性格自己选择君主的理由,如抓住刘备的“仁德”,曹操的“爱惜人才”,孙权的“深谋远虑”等特点进行表述。
预设:学生容易只抓住某一人物孤立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主要人物进行对比。如“爱惜人才”既是刘备的优点也是曹操的优点,若只从这一点来分析,未免片面,选择“君主”的理由还可以再充分一些。学生不仅能细致的分析自己所“辅佐”的君主的优势,也能谈到其他人的不足,人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分析做出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评价方式
1.学生课堂发言的参与度高;
2.学生课堂展示发言内容具体并能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吸收点评;
3.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良好,课堂气氛活跃。
评价量规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量规:
1. 是否能复述书中精彩的片段。
2..是否能对本书主人公形成自己的评价。
4. 是否能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规:
1.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2.是否有效组织和调控了课堂。
3.是否关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4.是否及时而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
本节课区别与以往的名著教学设计,将整本书的内容精华部分以一节课的形式呈现出来,节奏
较快明快,课堂气氛活跃。本节课与以往的教学设计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前设计点燃学生兴趣。
教师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讨论,能够从已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回忆旧知识,将脑海中对刘备、孙权、曹操的评价串联起来,以“识君主”作为突破口,整合自己对主要人物的认知形成个性评价,将自己代入到三国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的选择“君主”“同事”在形成答案时对书中的人物形象形成了多角度、个性化的理解。
二、课堂展示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与直接带着学生一起概括归纳主要人物情节相比,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评价,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教师巧妙提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评价人物,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补充和肯定,对学生是一种鼓舞。本节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的主体作用,这种课堂上的“信任”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训练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本节课不同于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作业,采取了多种作业方式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既可以继续结合人物描写故事情节品评分析人物形象,也可以对原著人物进行补充和拓展,引导学生结合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并进行对比,还可以通过颁奖词等形式巩固分析评论人物的方法。这种多样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本书,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持续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