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这首词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当中的第三首。该词是作者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复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构思层层递进,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结构奇特巧妙,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格式,梦境追忆,豪迈激昂,现实无奈,沉痛悲愤,中间八句一气呵成,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诗词知识储备,可借助注释读懂浅近的文言文及诗词,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对这首词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1. 熟读诗词,理解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词作内容,品味词作关键句。
3.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1.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词的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多媒体课件。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导入文章,简述时代背景及辛弃疾生平。
(二)、基础把握
1.文章题解
·“破阵子” 是词牌名。
·“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 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赋壮词”,即写作一首雄壮的词。
2.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对执政者屈辱求和的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3.背景简介
(1)南宋: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2)作者个人:此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三)、整体感知
(四)、合作探究
(五)、拓展延伸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作业布置
1.比较阅读《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2.背诵本文,完成配套练习;
(七)、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可怜:雄壮
↓
悲壮
诗词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因而教学中要引领学生读且读得要有层次,要读得有韵味,要进入词境中。在教学设计中从“字正腔圆、节奏分明”到“有情有境、有滋有味” 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本文的雄壮与悲凉,体悟词人空有报国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
对于诗词的阅读,其重要的一环是把握作者的情感。在本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经历和有关南宋的历史,使学生对辛弃疾为何发出“可怜白发生”这一无奈而又愤懑的情感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
2、拓展部分展示了杜甫、陆游等爱国文人的诗作,使学生对于诗人的爱国热情表示出了极大的崇敬。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学生精神上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人格上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熏陶。
本次教学的不足之处是:
1.课堂形式缺乏创新。
2.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帮助学生走入作品、探究作品而不是一味灌输知识,更要给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