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朗读、背诵全词。

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体会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羸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感悟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二、教学重点

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1. 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

2. 感悟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诗词导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提问:这是谁的词呢?(辛弃疾)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感受辛弃疾的英雄豪气。

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陈亮是辛弃疾政治、学术上的好友。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排斥、打击的人物。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三)新课。

(四)精读课文,讨论。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五)课堂小结:

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在起义军中激烈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现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之情。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并背诵课文;

2 课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悲愤慨叹(雄心壮志)

八、教学反思

今天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虽然看了相关的不少资料,但具体上课的时候还是采用了反复朗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用于朗诵美文是较好的,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我首先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入本课,介绍了辛弃疾的生平以及与陈同甫的关系。然后介绍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辛弃疾的词风为人所接受一则因其人本身是个英雄,二则因当时南宋偏安一隅所形成的许多文人的心境。辛弃疾本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心。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英雄一生的悲壮凄苦和权权爱国之心,让学生感受辛弃疾当时的意气风发和豪情满怀。

这节课的优点是我通过故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诵读情绪,让学生比较合理的揣摩出作者心境,诵读到位。

缺点是,本课仍然是教师本位主义,整堂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给学生解读文本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学生的解读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的。这是一种与设施的教学方式。

总之,身为老师,一则尧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二则一定要信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三则时刻记住自己定位要准确,教师先是组织者然后当学生有不足时才是引导者,升华者;四则,挤出时间提升自己,从作业中解放自己,让课更精彩。所以,要提高效率,意味着教师自我教学方式的重构和阅读方式的深度,广度,厚度。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