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九年级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优质课教案下载
课堂:
前置作业: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背诵此词,并疏通文意
完成前置作业
课堂导入: 今天学习的《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余秋雨说:“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今天我们再次读《定风波》看苏轼在黄州这个偏远的地方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
环节一: 诵读感悟
1.初读词,读准停顿
生读、齐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同学们抑扬顿挫,从刚刚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东坡?
3.小组合作,读懂情感
结合文中具体词句思考,文中哪些字词句表现了苏东坡的乐观旷达 、 沉着豪迈 、宠辱不惊 旷达潇洒?(5分钟)
4.小组展示,读出情感
5.师补充(师在学生发言中,重点补充解读这几句话:A。也无风雨也无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醒悟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往、宠辱不惊、旷达潇洒的人生哲学和处事态度。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既不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
“一蓑烟雨”,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一蓑烟雨”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
板书:一语双关 以小见大 富有哲理思辨色彩 儒释道三种思想交汇
环节二:重点研读,精神的突围
1.如果我们想把全词的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认为会选哪个字?为什么?(5分钟)
归: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颗入世和出世之心,东坡也不例外,宛如静水深流。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归隐田园,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苏轼的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的。宦海沉浮一辈子,从来没有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
苏轼的归,是归往心里,不躲避官场、逃离喧嚣。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心宁静。苏轼以儒家精神担纲,以佛家精神超脱,以道家精神养气,在顺境与逆境的变更中,在入世与出世的交互中,在激情与虚幻的转化中,在儒释道的碰撞激荡中,苏东坡得到了融会、整合和同一,从而达到了天趣洋溢、生机浩荡、超然无累、自足完满的人生境界。此心安处是吾乡!
2.精神的突围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我们一起读一读《卜算子》《西江月》《临江仙》,体会每一首词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