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 ??天气越来越热,下雨的次数越来越多,同学们有没有在路上被突然而至的雨淋过呢?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有没有写一篇作文记下来?
一千多年前,一代文豪苏轼也被雨淋过。他当时被贬黄州,有一次准备到沙湖买田终老,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不巧的是雨具被先行的人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浑然不觉,并写下了一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千古名篇《定风波》。
??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
??一、温故知新:
我们对苏轼其人已经有过了解,哪位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苏轼及其作品?老师稍作补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 时,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 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 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 宋徽宗 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 并称“ 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其散文题材广阔,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 欧苏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亦善书,为“ 宋四家 ”之一;擅长 文人画 。
二、诵读感悟:
?(板书:鉴赏诗歌有一个常用的三步曲:读(文)、析(情)、探(法)),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先自由朗读,再组内读,班级读。找两个同学朗诵,再互相点评。然后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和轻重缓急。再大家一起齐读全词。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词作的大意。
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却可过着平静安定的生活)。
??2、简单概括诗的内容。
?明确: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 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三、含英咀华:
你认识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任选诗句分析阐释。
“同行狼狈,予独不觉。”对比词人与同行人遇雨的情态,表现出词人从容乐观的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下得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写词人面对疾风骤雨浑然不觉,吟诗慢行的情态,表现词人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的洒脱。也暗写词人面对人生挫折磨难,仕途贬谪的那种泰然自若,洒脱自如的人生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作者手持竹杖、脚穿草鞋在泥泞中行走,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轻”,并不是他“身轻”,而是他的“心轻”,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骑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活。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泰然处之。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这里的风雨一语双关,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即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表现了词人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