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语文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熟读成诵,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本首词的内容,能通过品读词来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

2、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的朗诵本词,熟读成诵,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以“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词作,理解苏轼达观处世的态度,领会其旷达的人生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苏轼的旷达,坦然面对人生苦难,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苏轼的作品,苏轼这个人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苏轼其人其文也都有了一定的积累。通过诵读感知词作的韵律美和情感美、通过预习以“知人论世”来理解词作情感美的内涵并不困难。而要真正理解苏轼的旷达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毕竟十几岁的他们生活阅历还太浅,对人生逆境与困难的认识不足,缺乏磨难意识的教育。从学生的人格教育与长远发展考虑,有必要以典型的人物的美好的精神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文以载道”的目的。

三、重点难点

重点:

熟读成诵,感受词作的韵律美和情感美,以“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

难点:

真正理解苏轼的旷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多种)、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代文豪苏东坡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被贬在外,看尽人间冷暖,尝尽世间艰辛。面对深重苦难,苏东坡又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态度?就让我们通过对他的《定风波》一词的赏析来加以细细体会。

有关背景

《定风波》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余秋雨在其《黄州突围》一文中曾说:“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一种挣扎和超越。”苦闷的日子里,苏东坡以超人、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在“挣扎”之后“超越”的大胸襟、大气魄。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二、初读音律,把握节奏,体验情感基调

要求:先请学生一人朗读,教师引导提示后全体学生诵读,注意把握词语的抑扬顿挫和文句的舒缓轻重,重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再播放朗读录音。

1.读准字音,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再读诗句,整体感知

(一)研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明确:

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地点:沙湖道中。

天气:雨,晴。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故,交代写作缘由。

(二)品读上片,思考:

词的上片写雨中事,相对于众人的“狼狈”,苏轼在风雨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

雨中的东坡,他是一个笑对人生风雨的旷达之人,他沉着、豪迈、随遇而安、旷达。

(三)品读下片,思考:

1、词的下片写雨中感,雨过酒醒后的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雨后的东坡是一个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他虽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但并不颓丧沉沦,他超脱、旷达、乐观

2、“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

这里的“风雨”与“晴”,既是指自然界的天气,也指名利的失和得、官职的降和升、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作者认为,做人只要胸怀坦荡,就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四)齐读课文,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在料峭的春风和微冷的细雨中,苏轼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时而低吟,时而高歌,缓缓地走在泥泞的沙湖道中。不知过了多久,猛回头发现雨已经停了,风也去了……)

四、自由朗读课文,品读诗句,体味语言,理解蕴含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