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五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目的希望学生阅读中外优秀剧本选段,在此基础上,自主选择合适的剧本,分配角色,合作排练,尝试戏剧演出,给初中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
而《天下第一楼》是当代话剧的杰出代表,讲述了老北京“福聚德”烤鸭店里发生的故事,几十载悲欢离合,世事变迁,烤鸭店的演变过程也伴随着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兴衰荣辱。课文节选部分正是福聚德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暗含了福聚德衰败的原因,各个矛盾也由此凸显。作者笔下展示了浓郁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今天所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十四、五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二十年代,受地域、经历、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部剧中的风土人情以及人物的个人经历,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剧本主题要达到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安排探究活动,剧本的表演,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对戏剧类文本的阅读体验。
在“少教多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此课的设计我只是一个引导者,我的学生才是主体,经过考虑,我决定以“探究台词韵味”为切入点,学生合作分角色饰读,并表演为主,从而引导学生去体会戏剧作品的思想感情,继而完成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分角色饰读台词, 感受京味儿话剧台词特色。
2.通过饰读台词,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3.深刻理解作者笔下浓郁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4.唤起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引导学生抓住台词和舞台说明,品味语言和人物形象。
理解作者笔下浓郁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分角色饰读讨论、共同探究、课本剧表演 。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幅对联,齐读一下:“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心灰意冷的卢孟实离开北京,回老家时,留下了这幅对联给福聚德。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课文《天下第一楼》。
[设计意图]:有效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此导入再次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二、回顾旧知
目标导学一:回顾戏曲知识
对于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PPT出示对戏剧相关知识点的回顾)
接下来,我们回顾一下剧本的主要情节,说说这些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设计意图]:借用幻灯片,让学生回顾旧知,从而进入预设新课环节。
从检测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我在最初教学本单元的课文前,教给大家鉴赏戏剧的方法,有三点,一起说一说:(板书鉴赏方法)
一、了解矛盾冲突;
二、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三、鉴赏戏剧语言
小结: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和福聚德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分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因此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鉴赏本剧富有浓郁北京特色和鲜明行业特点的人物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旧知的回顾,引入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三、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
四、感悟剧本主题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五、小结:
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这部剧讲述的是发生在民国初年一家老字号烤鸭店的故事,但她不愿满足于对饮食文化或某个家族兴衰的简单呈现,而是从“盘中五味”上升到“人生况味”,“起初是生活,再升华到文化,最后归结到时代造就的人生苍凉。故事写的是‘楼’,其实折射了‘天下’。所以剧末修鼎新在看到卢孟实留下的对联时,似早就有预料一般一点也不惊讶,只是心领神知地道:“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差个横批,没有不散的筵席。”
六、作业:
结合整个单元活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剧本和戏剧表演的认识。不少于600字。 (课本118页)
戏剧鉴赏方法:
一、了解矛盾冲突;
二、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三、鉴赏戏剧语言
摆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本堂课的体现,就在于自己二次再读课文,分角色饰读,然后感知理解人物形象,以及台词,语言特点。并通过自己排演话剧,记台词,表演,来完成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对戏剧文本的理解,以及对京味儿台词特色的把握,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这样一个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这样,也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