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孔乙己》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以体悟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为主题,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反映。这篇文章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探求,学习小说解读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及精巧含蓄的布局。依据文本,集中鉴赏本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品味写作手法。
知识技能目标
1. 掌握重点字词含义
2. 通过文意理解和课中比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3.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文章主题,体会文章的一波三折。
2.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3. 课中比读,通过细微之处对比来展现主人公命运的变化。
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1. 对文意的理解,把握小说主题。
2.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1.通过细微之处对比来展现主人公命运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1.点拨法
2.质疑探究法
3.比较阅读法
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但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但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的形象。鲁迅自己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涵。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孔乙已》选自《呐喊》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及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译著《毁灭》等。
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白板展示)
背景介绍:《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白板展示)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的介绍: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白板展示)
三、听读课文 初步感知
1. 播放链接——《孔乙己》视频微电影
2. 强调重点字词
3. 请同学们在“孔乙己”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
的孔乙己 (好喝懒做、爱慕虚荣、迂腐、自命清高、善良热情、社会地位低下……)(白板展示)
四、默读课文 文意理解
五、精读课文 课中比读
六、课堂小结 深刻领悟
七、课后作业 能力提升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八、师生下课 教师寄语
小小酒店,演出世间百态;
一碗浊酒,品出人间冷暖。
愿我们能用善良的心灵,
用我们的博爱之心去温暖当今社会那孔乙己般人们孤寂悲凉的心灵!
九、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文意理解(多角度训练概括理解能力)
课中比读(训练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丰富看问题的角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一、文意理解 二、课中比读来学习这篇经典课文。首先让同学们从内容、人物、主题的角度进行理解,目的就是训练同学们的概括理解的能力。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去写,避免眼高手低。
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又选取了最有价值的关键处:第4段和第11段,进行了“课中比读”。小组讨论细说,合作交流,互相补充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比读效果较好。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我也适时的给学生进行点拨、总结、鼓励。同时也折服于学生“比读”的深度和广度。感动于学生越来越深地走进文本,越来越近地走近孔乙己,越来越理解作者“意在描写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最后我布置了两项作业,提升学生的能力,进行课外拓展。下课时寄语全体学生:希望我们都能有一颗善良博爱之心去感受人间冷暖。
整节课环环相扣,一步步的引领学生。在文意理解和课中比读的过程中,通过读写结合、读说结合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课堂上,有些问题讲解的过于仓促。今后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能面面俱到,要让重点更加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