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七课属于第三单元“学会与老师,父母交往”,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虽与第二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同样属于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的范畴。但又是以全新的角度探究交往内容,对初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拓展提出要求,与第二单元无缝衔接。加之,家庭是生命的诞生地、成长园地,这样,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序幕也悄然揭开。可见,第七课在本册教材中是不可或缺的。
“让家更美好” 是第七课“亲情之爱” 的第三课时的收官框。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现代家庭的特点,体会、了解其发生的变化,认识到家庭成员有共同的成长动机和行动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征,继而对前两框已涉及的家庭美德和如何构建美好家庭再次深入思考,化心动为行动,激发学生自觉地为创建和谐家庭而努力,给本课以及第三单元学习画上圆满的句号。
经过本课前两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感受到家的温暖,萌发了关爱家人的意识,明白了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知道了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受年龄限制,大部分学生遇到家事,往往缺乏理性,不够冷静。如,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么停留在以长期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来行事,要么看心情决定……初中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极其不同步的生命群体。而作为家庭一员,学生必须具备构建和谐家庭的素养和能力。这一对矛盾的存在,教师需正确看待。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家庭文化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同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文化观念,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
(二)能力目标
掌握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与技能,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结构的演化和现代家庭的特点,了解家庭成员在交流和沟通方式上逐渐发生的变化。
重点: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难点:现代家庭的特征
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讨论法等
学法:归纳总结法、合作学习法 ,自主探究法等。
准备歌曲《让爱住我家》,收集家庭美德小故事,了解与家人沟通的方式内容,现在家庭成员组成。
本节课教学设计做如下规划
(一)通俗热歌 引入新课
(二)感悟家变 形成新知
(三)心语接龙 课堂小结
(四)知行统一 作业布置
(一)通俗热歌,引入新课
欣赏倾听《让爱住我家》,提出问题:歌曲中的家是哪些人组成?你的家也是这样的人员组成吗?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好奇心重,以轻松明快的歌曲引入,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迅速进入新话题。再者,欣赏歌曲中倾听技巧也潜在得到培养,可以一举两得。
(二)感悟家变,形成新知
【观现代家庭变化】
现代家庭的特点:
(1)结构、规模方面特征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观现代家庭变化
自豪我和谐的家
爱家不渝行相随
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也是本框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本节课教学坚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性,在学情分析视角下动态优化教学设计,兼顾预设与生成,生生、师生学习共同体在生活情景中交流、展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我未能给予班级学生中父母离异再婚家庭更多关注,毕竟孩子们比较敏感,需课下多了解情况,有针对地与他们沟通,促进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