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法不可违》教案优质课下载
4.能认识法律的作用,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区分三大违法行为,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5.提高对刑法和犯罪的认识,能够辨别犯罪行为,认清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6.提高对依法维护权益,求助法律救助渠道或途径的认识,能够对法律救助机关或方式有所认识,面对违法犯罪,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材料来导入课程,讨论和提问教材内容,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讨论法,用社会实际举例,引导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不违法这一底线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念,明确什么是违法行为,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2.提高对犯罪三个基本特征的认识,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法律,知道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识,预防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提高对法律救助常识的认识,热爱这些法律救助机关。知道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教学重点
1.认识、区分三大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2.青少年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对法律救助机关的认识。对诉讼的认识。
教学难点
1.区分三大违法行为,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刑罚含义及分类的理解。
2.对不良行为的区分及理解。善于斗争。对诉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案例2】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教师总结: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呢?引入新课。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含义及理解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教师总结:法律是一种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