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中的重中之重。为此,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学习目标,努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一、成长中的我部分(三)心中有法
1、了解违法与犯罪的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教材从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预防犯罪,远离不良行为,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辨明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感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情境表演法 案例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两课时,本节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师总结、过渡: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首先要巩固提高的的内容。引出课题《预防犯罪》。
环节一 复习:了解刑法与犯罪
1.什么是刑法?
2.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
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多媒体展示习题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应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预防犯罪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杜绝不良行为)
本节课主要学习认清犯罪特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通过提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情景表演法等把握知识内涵,培养学生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