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同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应该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由于本节课学习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内容,故对教材知识进行大胆尝试,对其呈现顺序进行重组。在教学中,模拟“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的现场,激发学习激情。本次高峰论坛分成国内分会场和国际分会场,以此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思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机遇与挑战并存。

另外,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有探究的“学”,构建“感知符号—自悟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模式。由于国内和国际环境中中国遇到的挑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通过借助ipad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当今中国面临的挑战,并真正增强忧患意识,理解中国抓住了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相应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这节课中,从导入时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机遇vs挑战》开始,就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一直在辩证地理解机遇与挑战的关系中思考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本单元在逻辑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与发展趋势、初步树立全球意识的基础上,本单元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发展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认识风险与机遇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因此,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关心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忧患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通过阐述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涉猎的领域不断扩展,但生活的阅历相对不足。临近初中毕业,他们都会面临同一个问题——生涯规划。进入新的学校将要学习哪些课程?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选择样的职业?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职业生涯等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只有基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需要的正确认识,才能做出正确选择。目前,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学生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有些学生更多关注成就,还有些学生只看到发展中的不足,这些都体现出学生应提升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学情,本框内容目的是在于引领学生既要为祖国的发展自豪,心怀希望,又要理智面对挑战,树立忧患意识,勇于迎难而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忧患意识,愿意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培养开拓进取意识。

3.能够为国家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而自豪。

能力目标

1.能够多维度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所取得的各类成就。

2.能够阐述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培养和提升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学习、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2.知道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重难点

重点: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

难点: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问题启发法、案例分析法、直观演示法

七、课前准备

素材整合:大量搜集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相关材料,选取恰当的材料进行融合、加工,制作微课、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ipad互动教学。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播放原创微课视频:《机遇vs挑战》

问:同学们,看过视频,你们的感受是什么?请畅所欲言吧!

师: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一样,当今中国在发展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今天,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的现场,让我们一起探讨当今中国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

一、国内分会场

(一)新的发展契机

1.活动探究:“说成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可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分享。

师: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我国发展的成就,正是说明了今天的中国,百业俱兴,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2.数据对比:“说条件”

问:请阅读教材41页探究与分享,分析我国已具备了哪些更好的发展条件?

追问:

(1)从这四个条件中,哪两个条件有着密切联系?

学生:人才和技术。

(2)它们能为我国的制造业转型提供什么发展契机?

学生:“中国制造”有条件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教学过程为表格式,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九、成果展示

同学们,经过大家如此热烈的讨论,我相信,此次“中国的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一定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将你们的成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与全班分享。

十、教学反思

面对新教材,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尝试对教材内容整合重组。本课内容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外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贸易争端等,对学生来说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在此基础上,小组利用ipad进行合作探究是本节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例如,“说转型”、“说争端”环节分别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和深入讨论,尽量在小组内解决困惑点,最后通过全班的思维碰撞得出合理结论。

其次,有效的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抓手。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以及所需要讨论的话题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我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开篇关于我国具备的发展条件中,正文特别提到“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问题链如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你知道我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成功转型的案例吗?这样,学生可以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最后,值得我反思的是,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既要看到中国发展的机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要正确对待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而学生在谈到这里时,会有消极情绪,例如:看到我国“走出去”遇到挑战,会提出既然有风险,就没必要到那些混乱和落后的地区投资,中国也不差什么?对于这样的观点,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学会在挑战中抓住发展机遇,不能一味逃避。当同学们探讨“中美贸易战”时,同学们的态度有所不同,有的激进,希望采取强硬态度,有的理性,希望和平谈判,有这样的观点分歧正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点。教师是导航系统,作用就是要确保学生们思维方向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