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部编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3认识到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4.对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能够正确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归纳各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并动手设计表格囊括相关史实。
2.收集中原政权与辽的恩怨情仇并梳理出辽宋关系的发展变化。
3.分析宋真宗达成澶渊之盟的心态,认识到北宋政权所犯下的错误并警示现实。
4.针对少数民族在学习中原文化进步之后与中原政权矛盾加剧进行思考并形成正确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少数民族在边疆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加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
以较高的视角看待澶渊之盟的达成,树立宽广的胸怀并学会自我反思。
了解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的原因并能够正确认识和接受这一变化,在接受的基础上警示现实教学重点:耶律阿保机建国和澶渊之盟教学难点:评价澶渊之盟和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抚松县南区佛库伦湖,由佛库伦的传说导入(在长白山东北部有座布库里山,山下有一个清澈透明的水池,此湖叫布尔瑚里湖。湖水碧蓝清凉。盛夏,起伏叠嶂的群山环抱着碧水清潭,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湖边野花烂漫,彩蝶飞舞,鸾凤合鸣,百鸟交唱。大有"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奇观妙境。这美丽的图画引来了三位仙女白天而降,她们是三个姐妹,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妹叫佛库伦。
三姐妹走近湖边,只见水中有天,彩云飘飘,鸟飞蝶舞,这比清静的天宫美极了。三位仙女的身影倒映在湖中,娇滴的脸蛋,婀娜多姿的身影,在绿树红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靓丽。三姐妹兴奋地脱掉衣服跳人碧水之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呈献给她们的一切。三姐妹同在湖中嬉戏打闹,顿时那平静如镜的湖水水花四溅,碧波荡漾,湖中不断传出她们的欢声笑语。 三姐妹嬉戏多时,已感觉疲劳,先后上岸更衣。这时,一只神鹰飞来,嘴里衔着一颗鲜红鲜红的果子放在三妹佛库伦的衣裙上,腾空而飞。佛库伦拾起色彩鲜艳的红果爱不释手,这散发着特殊香气的果子放在地上怕弄脏了,不放手一直捧着又无法穿衣。于是她灵机一动,便把红果含到口中,不料,果子竟顺势滑进她的腹内,佛库伦又是咳,又是吐,竟丝毫不起作用。顿时,她感觉到下身无比沉重,犹如千斤坠体,不论怎样念动咒语,她都不能起飞。大姐和二姐仔细给三妹检查一番后说:"这是天授妊娠于你,等你生产以后,身子轻了再回去罢。"说完便告别三妹,飘然升天。
两个姐姐走了,佛库伦留在湖边,不知过了多久,佛库伦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出生后,佛库伦感到很吃惊,孩子落地就能说话,几天功夫就长成一个身强体壮、面目清秀的少年郎。佛库伦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布库里雍顺,姓爱新觉罗。)我国北方唐宋时期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又为我国历史添加了哪些色彩?由此导入。
2、讲授新课:
一、教师展示三幅图片,学生阅读教材33——34页找出三幅图片都是哪个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并说出自己确定民族的理由。学生介绍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生活习俗及历史变迁。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设计表格概括辽、西夏、北宋政权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民族等相关史实。
(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在北魏时,契丹族同中原地区来往密切,到隋唐时,逐渐地强大起来,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为躲避战乱来到契丹境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学会种庄稼、纺织、冶铁、煮盐和建筑城廓、房屋,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同时也使契丹族的统治者逐渐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和封建文化。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迭剌部的贵族,迭剌部接近中原地区,与汉族接触较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逐渐成为八个部落中最强大的一部,阿保机由于很有胆略,多次立下战功。907年被推为部落首领,不久,他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建国后,他重视农业生产,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各项典章制度,积极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在位期间,创立了契丹文字。阿保机为契丹的统一和契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党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党项族的首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
二、教师提出问题:辽政权同中原政权的恩怨情仇从何而起?北宋与辽之间关系如何变化?学生阅读教材35页归纳。澶州之战过程怎么样的?契丹为什么南下?寇准力劝说明了什么?宋真宗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签订澶渊之盟?宋真宗的心态和哪一政策有关?澶渊之盟有什么效果?你满意吗?(澶渊之盟的订立,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撤走,还获得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但是它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基本上结束了辽宋间的战争,维持了辽宋间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辽宋双方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是符合人民愿望的)
教师继续提问:宋与西夏关系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学生阅读教材36页归纳整理。教师继续提问又见到岁币说明了什么?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唐朝时候的民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是根本原因吗?能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封闭自己不让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少数民族不学习的话现在北方将会是什么场景?我们怎么看待别人的学习?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我们要学会从自身的角度反思自己,一个心胸开阔的敢于创新不忌讳别人学习并且善于学习的民族才是一个自信的民族。做人也是如此。)
澶渊之盟以后,辽宋双方开展边境贸易,设立榷场。北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同时,北宋的制瓷和印刷技术也传到辽,使辽的制瓷生产获得发展,辽还雕印了许多的书籍。北方的辽国与北宋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关系。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小结:这节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你有哪些感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