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9课 对外开放》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2.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歌词:
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提出问题:歌词中“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这个圈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对外开放。
二、新课讲授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
目标导学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提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提出问题:设立经济特区的影响。
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图片展示: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2.小组讨论: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4)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3.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