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科学教材同步教科2017课标版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教科2017课标版《6.它们去哪里了》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通过回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在水中放入盐、红糖、后可以观察到什么?这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探查,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这些物体去哪里了”。

2.探索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1个探究活动,这是一个包含两方面问题的对比观察活动。一个是对同一物体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另一个是对不同物体放入水中现象的横向对比观察。教科书在该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实验步骤和方法。教师在准备实验时要注意,杯中的水量要能将一勺食盐或者红糖完全溶解。为了减少学生观察溶解现象时的干扰,建议教师在实验中使用较为纯净的红糖和洗干净的石子。教科书的图1呈现了探究使用的材料,需放入水中的三种物体和所用的实验工具。辅助的文字指导学生先观察物体原本的特征,并提示要用放大镜观察。图2指导学生要用小勺子来取等量的三种物体,并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体进入水中的情况,与物体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图3指导学生在物体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体与水充分混合。图4指导学生在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与水混合后三种物体的变化情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教科书提供的操作流程一步步地观察和记录。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如果观察到没有变化也要记录下来,这与观察到发送变化一样重要。

科学词汇:溶解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液体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只需要对该现象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该现象称为“溶解”即可。

3.研讨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问题。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盐、红糖在放入水中前都是小颗粒状的,放入水中后,这种小颗粒会慢慢减少,并逐渐消失在水中。在充分混合后,食盐水是透明的,盐的颗粒不能被看见。红糖水也是透明的,有颜色的,红糖颗粒也不能被看见。与盐和红糖相比,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情况有明显区别。它不会减少,且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搅拌后静置,会发现小石子沉在杯底,而水仍然像原来那样。要注意的是,如果红糖中有杂质,杯底就会有少量沉淀,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这些杂质不是红糖。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红糖、盐在水中的共同现象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向学生指出“红糖和盐都溶解在水中了,而小石子没有溶解在水中。”从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溶解现象。

问题2则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个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发展他们的解释能力。不同学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正他们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会认为食盐和红糖没有消失,红糖水的颜色变成红色,可以尝到甜味,这就说明原来的红糖仍然存在水中,只是变得不能被我们看见。而有些学生并不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水中。这是,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学情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描述,对液体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孩子的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把这种现象称为“融化”。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