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教2011课标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质课教案下载
二、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感知生活,发现引入
我们学校有位老师是葛老师的好朋友,猜猜他是谁?(课件出示教师照片)老师又另外给他放大了三张。
(1)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幅与原图最像?
预设:第三幅,因为样子没变。第二幅和第三幅脸都变形了。
(2)三幅都是变大的图片,那第一幅是怎么变大的?第二幅和第三幅呢?
预设:第一幅的图片宽不变,长变长了;第二幅的图片长不变,宽变长了;第三幅的图片长和宽都发生了改变。
小结:他们的回答都关注到了什么的变化?(变的变化),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种长和宽都发生变化情况,他的变化是否有一些规律呢?让我们走入今天的课堂。(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化的知识之间必定存在着空隙和差距,只有填补空隙和弥补差距,才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课堂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学生有很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我们出示三幅变大后的图,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很自然地从生活中的放大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中图形的放大与缩放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的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
2。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课件出示2幅图片:
(1)原图与现图的长与宽是怎么变化的呢?为了便于发现,老师将照片放入边长为1cm的小方格纸上,看图说说两幅图边的关系。
现长( )cm,原长( )cm,现长是原长的( )倍,现长与原长的比是( );
现宽( )cm,原宽( )cm,现宽是原宽的( )倍,现宽与原宽的比是( );
小结:现长与原长的比是2:1,现宽与原宽的比是2:1,我们就可以说:“对应边的比是2:1,现在长方形是按原来长方形2:1放大得到的。”
【教学设计说明:将照片去掉画面,抽象成长方形,这样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化的知识沟通了联系。然后通过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要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你认为可以从研究它的什么变化入手”,引导学生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将情境化的问题变成数学化的问题,并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研究的方向和方法,最后结合教学实际沟通“倍数”与“比”的联系。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总结,既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的含义,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类推图形缩小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2)这么珍贵的照片,老师当然想把他放在相框里保存起来,课件出示图片与相框,你认为哪个合适?(指名多人即兴回答,产生思维冲突。)
①三号相框学生说明理由后,师追问:三号相框是按原图的2:1放大得到的,还可以有更大的相框吗?可能是多少的?(3:1、5:1、4:3)
②求出这几个比的比值,与1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比值大于1)
③四号相框不行吗?谁能来解释说明?
④师追问:还可以设计更小的相框吗?可能是多少?求出他们的比值,与1比较你又有什么发现?(比值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