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六年级下册《 认识负数》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学情分析:
一、孩子们对够减的正多位数加减法珠算拨盘都能熟练掌握;
二、5位以内够减的正多位数加减法珠算脑算基本掌握;
三、在优因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22页“梁珠码、框珠码、补数”一节,已掌握了补数概念——“1、9,2、8,5和5;3、7,4、6都互补”。而且还知道在优因珠算系统中(算盘末档下5珠)梁、框珠示数互补;
四、在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66——67页“人民币、位值制”一节,已掌握:
(1)人民币的认识;
(2)利用位值制在算盘上表示钱数,作钱数加减运算;
(3)实际的购物情境体验;
(4)买东西时,在计算出应付钱数后,若拿整十或整百的钞票,售货员应找钱数,不需再算,只需看框珠示数即知,也就是应付钱数的补数即是应找钱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
1、知道在作减法时就会出现够减、不够减的情况,运用正、负数可以把两种情况简化为一种情况处理。感受正数与负数本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反映;
2、理解和掌握“悬珠”符号(能指,所指——双重涵义),能自如的在算盘上读出正数或负数的结果,以及熟悉在纸面上的正负数写法;
3、明白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数量,可以运用正负数简化为一种情况的数量表达出来;
4、熟练掌握任意两个正整数相加减(不论够减不够减——所谓代数和)都能够珠算出来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现实购物情境,自然明白“带的钱—花的钱=余的钱”的处理模型,是事物到数学处理的模型,保持它不变是基本简化策略,但它会遇到两种情况,得两种结果,怎样归结为一种结果,达到简化,就要发挥数学能动性——发展数的概念,建立新方法。教学要体现这一过程。
2、实施这一过程,要有配套的数学概念、工具和方法。而引入负数、运用算盘、引入悬珠符号、书写记录符号、珠算方法等,才能使这一数学过程完成。而学生在具体的实施中感受到的是:这一过程不仅符合事物特性,合情合理,而且是颇具智慧的。
3、通过算盘结构构造的巧妙,“二元示数”的智慧,来建立负数珠算表示及运算模型的方法,完成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要告知并使孩子们认识到:
1、负数的认识在现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章(人教版)才出现,并且只有初步认识,到七年级才开始正负数加减法的教学。优因实验教材在小学一年级就能教学正负数加减法,让孩子们认识和体会到正是采用了优秀数学基因才能达到的效果;而且掌握了正负数,以后许多内容都将得到简化,更容易学。
2、正负数的认识和适用中国古代数学比西方早了1500余年,正是因为中国先人拥有伟大的哲学思想(如对立统一等)、先进的数学理论、完美算器的使用才使得中国古代数学不但在正负的认识和应用上,而且在许多数学成果的取得和应用上都遥遥领先于西方数学。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珠算“二元示数”理论与计算机采用的底层运算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激发孩子们认真学习研究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