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小学音乐教材同步沪音课标版三年级上册听 《阿细跳月》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沪音课标版《听 《阿细跳月》》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1.辅助教材:复习欣赏民乐合奏曲《孔雀舞》

2.主教材:欣赏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

【教学资源分析】

1.教学资源分析

(1)单元整体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夜色美”,单元教材内容包括民乐合奏曲《阿细跳月》、《彩云追月》,儿童歌曲《夜晚多美好》、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及其一些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基于对以上作品的“音乐本体”和“相关文化”进行资料查阅和体验分析,发现单元教材资源分别呈现了一些共性特点。第一类作品《阿细跳月》、《彩云追月》,都是民乐合奏欣赏曲目;用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描绘了不同风格的夜幕景象;两个作品从形式和音乐风格上都突出了民族性,《阿细跳月》采用了彝族特色的“跳月”歌舞素材,描绘了彝族人们在月下欢舞的热闹场面,具有浓厚的彝族特色。《彩云追月》具有鲜明的广东音乐特点。第二类作品《夜晚多美好》、《钟声》都运用舒缓而不失悠扬的旋律,简约而不失流畅的节奏分别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田野暮景图,和旷野飘荡着悠扬钟声的景象图。

《阿细跳月》是一首表现彝族人们生活场景的音乐,有着明显的彝族风格特征。一二年级时期,学生已学习了部分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家乡好”,通过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玩《西藏亚古都》了解了藏族民俗风格;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草儿青青》,通过对《我是人民小骑兵》、《草原就是我的家》两首作品学习,了解到蒙古族人们风土人情;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民族花朵》学习中,对傣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几个少数民族有了初步了解。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也将以《阿细跳月》的音乐风格特征对彝族人们生活风俗作一点了解。

(2)本课时教学资源分析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注重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主教材《阿细跳月》是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表现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赶到广场集会,紧接着,乐曲不断重复变化了的固定主题,主题以新鲜而别致的5/4节拍特点,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换的舞蹈场面。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并带“引子”和“尾声”。第一部分用高音笛、弹拨乐器、弦乐及全奏等不同配器手法多次重复出现,表现了多种舞蹈姿态和多种队形变化的舞蹈场面。第二部分运用移调、转调的手法,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舞蹈场面更富于色彩。第三部分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表现了宏大的场面,舞蹈达到更为热烈欢腾的景象。最后短小的尾声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辅教材《孔雀舞》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民族花朵”中第一课时内容,是一首根据傣族民间乐曲改编的民乐合奏曲。 乐曲的引子由傣族特色乐器葫芦丝和象脚鼓交替演奏,描绘出傣家竹楼的美丽景色,以及傣家儿女闻乐起舞的景象。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舞蹈,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智慧,常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用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

育人立意

通过本欣赏课,感受我国少数民族人们能歌善舞特点及其名族风情,体会人们通过音乐、舞蹈传递的亲切情感,强化各兄弟民族要团结友爱的意识,同时通过欣赏彝族的音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其他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或欣赏兴趣。

学情分析

二、三年级衔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聆听习惯,能够听辨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体验方式,掌握了基本的发声方法,会演奏课堂简单的打击乐器,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在乐曲的综合欣赏中应尽量调动学生已积累的各种体验方式,针对乐曲风格性、律动性、歌舞性强等特点,进行情境性音乐互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师生合作、律动体验、情景歌舞表演等多种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多种亲身体验活动中进行有效学习,保持他们欣赏与表现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针对出现了一部分渐渐不那么喜欢音乐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予不同能力的学生以合适的学习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分层学习,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体会人与人间亲切友爱的情感,人与自然的密切融合;能积极与老师、同学共同表现乐曲,乐于分享对音乐的欣赏感悟。

2.认识民族乐器笛子,听辨其音色,并能借助图片、音响等模仿演奏;借助“声势律动、舞蹈步伐学习”等方法,感知音乐五拍子的节拍特点,用准确的声势律动、协调的步伐随音乐律动表现;能跟随音乐用学会的彝族“跳月”几个基本动作进行舞蹈律动表现。

3.运用“音高、图形谱、模仿听唱”等方法记忆并哼唱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欢快热烈情绪;运用“舞蹈、声势伴奏、旋律模唱、律动表现”等多种方式,与老师、同伴合作表现乐曲所描绘的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体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主次的欣赏乐曲,感受作品热烈欢快的情绪,通过多种音乐方式感知与表现音乐情绪与情境。

教学难点

感知并表现彝族音乐五拍子的特点,掌握“跳月”的基本舞蹈步伐。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