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听 牧童短笛》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上海市少儿版社九年义务教育音乐学科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五课《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欣赏音乐家贺绿汀的两首乐曲《牧童短笛》和《晚会》。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全曲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旋律生动,及具田园风格。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描写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 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的主题,只是在第一段的曲调上稍加装饰,使乐曲更加流畅、紧凑、欢快。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晚会》的曲作者,同样也是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这首作品原名《闹新年》,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创作于1934年,后来由于曲谱丢失,1940年改编成管弦乐曲。1943年作者在延安再对乐曲进行修改。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6首作品编成一部管弦乐组曲,《晚会》是其中一首。乐曲如标题所示,描绘了人们 欢天喜地 举行晚会庆祝胜利的情景。《晚会》全曲有六段,后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复。第三段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锣鼓的节奏,使欢乐的情绪达到高潮。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2)班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较强烈,活泼好动,个性鲜明,但青春期又使他们在公众面前羞于主动表达和表演。经过前阶段的学习,音乐审美及创造力等方面有一定基础,喜欢音乐课,并善于模仿。但这个班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不多,学乐器的同学很少,只有一位学生学钢琴。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缺乏了解和兴趣。
【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和体验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的两首代表作《牧童短笛》和《晚会》,让学生了解和关注中国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学导入、感受与欣赏、体验与实践、创编与拓展、课堂小结五环节组成,在教学导入中精心设计两首音乐作品,以便学生听辨,并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感受与欣赏中主要欣赏《牧童短笛》,采用不同的聆听方法来欣赏,在多种聆听过程中真正掌握音乐知识,这一环节以静为主,其中设计教师范奏、主题演唱、对比听辨、学生演奏、师生合作等等教学方式;在体验与实践中以欣赏《晚会》为主,在节奏拍打,打击乐合奏的活动中了解《晚会》,这一环节让学生动起来;在创编与拓展中还是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小结采用学生总结,教师提炼的方式,真正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在介绍欣赏音乐家贺绿汀的两首音乐作品中,了解和关注中国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的热爱之情。
2、运用赏析、比较、讨论、歌唱、表演等师生互动的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感知。
3、了解音乐家贺绿汀的生平;初步欣赏两首钢琴作品《牧童短笛》和《晚会》,了解乐曲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重点】
感知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听辨与导入
中外音乐作品听辨。
聆听音乐作品片段,辨别中外作品及其演奏形式。
说明:
通过中外音乐作品的听辨,即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对接下来欣赏的中国音乐作品的关注。2、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感受与欣赏
1、聆听钢琴曲《牧童短笛》第一乐段,从细节中感受中、西方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