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三年级上册(2014年7月北京第1版)《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是否已实施是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来自于新课标中对“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的有关论述为指导思想,即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完成本课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录。
(二)理论依据
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即义务教育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对3—6年级的要求是: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维也纳的音乐钟》在开始乐曲开始钟琴敲打的固定音型伴奏下,乐曲呈示了音乐钟的主题:
谱例:
这个主题共出现四次(每个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
由于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时授课对象为平谷区第二小学三年级4班的学生。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零3个月的音乐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觉思维能力。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男生爱表现的心理还是比较强烈,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积极。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他们还是饶有兴趣的,基本上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三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音乐学习,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拥有较为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的活动中,能够喜爱音乐,基本具备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已经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中,老师的一些要求不存在学习上的障碍。
2.知识与技能分析:本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时常进行音程训练,有能力进行听辨且具备听辨音乐作品表现要素的能力,能感受情绪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主题,理解音乐形象。
3.过程与方法分析:通过律动、肢体感受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主题旋律与结构特点。对于主题间穿插的插部(有新的材料)教师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鉴别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教学方式说明
(1)注重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课开始,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环节-----安静聆听。
(2)完整聆听的理念。音乐始终在完整播放,从未拦腰折断,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
(3)运用体态运动教学思想。让学生的身体与音乐合二为一,用自己的动作去表达节奏、乐段和情绪。
2.教学手段说明
设置多个完整聆听的环节让学生在每个环节中进步一点点。比如:第3次聆听时,让学生第一次用动作先他们听到哈利的主题以及其他乐段。在第4次聆听时,让学生想象不同角色。如皇宫、国王、哈利在吹牛。第5次聆听时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了他们听到的主题与插部。在第6次聆听时,让孩子围绕圆圈和着音乐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