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人美2011课标版(常锐伦、欧京海主编)《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优质课教案下载
艺术家以一种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描绘一幅幅理解我们内心的感性图像;科学家用一种超越常识的理论理解我们生存于宇宙世界中的理性图像。实际上,大到天地宇宙,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无一不充满着艺术美感。广袤无垠的宇宙星空,繁星闪烁,引人无尽的遐思;晶体结构精巧奇妙,让人赞叹不已,DNA的双螺旋楚楚动人,高倍电子显微镜下的原子犹如灿烂的星空,科学与艺术实在是人类心灵的浪漫之旅。它们凝结着无数科学家、艺术家等探索事物本源的美妙的心路历程。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与《昨天、今天和明天》、《科学创造新生活》构成科学与艺术的学习单元。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在资料搜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等过程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带来的心灵感悟,认识科学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了解艺术与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综合探索能力。本课主要培养学生既欣赏科学的理性精神又崇尚艺术的人文精神,养成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汲取美,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从传统工艺品、绘画、科学图片、科学仪器四个方面揭示科学与艺术的紧密关系。通过40页中“思考与讨论”启发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科学与艺术有机的深入结合。教材中古老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器铸造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唐代三彩骆驼载舞俑是高超的陶瓷烧制技术下的完美艺术作品;文字的注解反映出两件艺术品中科学技术的运用。绘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科学技术的思想在艺术家笔下的思辨。
生活中可供观察科学现象的范围非常广阔,教材中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两张图片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地动仪和古观象台是我国古代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代表,它在拥有强大的科学功能的同时,自身也体现出高超艺术水平。41页“科学艺术考察建议”提供了用艺术视角看科学的的途径与建议。“艺术实践”及“评一评”提供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建议,并通过评一评加以反馈。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比较完备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发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参与探索、研究、创造等活动,积极合作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此学段学生正处于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努力向更高层次开拓进取的过程。同时,学生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科学与艺术专题的具体方法并不完善。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有针对性的问题链,方便学生从活动中提炼、总结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并指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报告,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及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初步认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了解人类创造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
技能: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
⒉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收集、观察、讨论、发现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联系;用绘画、摄影、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一次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类科学与艺术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综合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⒉教学难点:感受科学与艺术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发现科学的美。
四、教学过程设计参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