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1.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120班的学生,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高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本节内容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2.考虑到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现象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知,对概念、理论的理解归纳能力较弱。介于这两点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地方法给予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3.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4.课程标准解读
大气的受热过程其实是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后的一个能量的转换过程。因此我把本条标准的解读为:知道大气的直接热源,并运用图表解释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
5.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大气层受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
2.大气层对阳光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层保温作用的原理。
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重点的确立依据:弄清楚大气的热源,学好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层对阳光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层保温作用的原理能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有促进作用,因此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的确立依据:由于教材较为简单,很多知识没有涉及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跨度较大,讲解时需要适当的回顾和补充,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大气的受热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能够描述大气层对阳光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层保温作用的原理。
3.能够说出大气层受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五、说得失
本节课我结合社会环境热点,用温室效应引入新课,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内容的处理上,我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对比,比较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波长的长短及辐射的方向。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只能选择性的吸收一部分,这就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在处理重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中,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是较难的部分。因此,要将逻辑顺序梳理清楚,即热量由太阳辐射-地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大气逆辐射-地面。其中大气辐射无方向性,部分向地面,部分向宇宙,向地面的这部分对人类有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便是大气层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原理。
本节课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引入了温室效应,如果最后再加一句,将温室效应的保温原理最后点一下,虽然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原理,但教师再点一下,强调一遍,这节课就比较好了,首尾有了呼应,比较完整了。
2.最后2道题,部分同学已完成,应将答案给同学们呈现,对学会的同学也是一种鼓励,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