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 让备课更高效、教学更轻松!
网站地图
师梦圆
师梦圆高中地理教材同步湘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下载详情
  • 下载地址
  • 内容预览
下载说明

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师梦圆微信客服

内容预览

《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3.分析解读:《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共同要求,选择某一自然灾害作为案例,了解高新技术在防灾中的应用。教师选择鲁甸地震形成的牛栏江堰塞湖为教学案例,学生通过对堰塞湖相关遥感影像判读、分析、讨论、交流,掌握阅读遥感影像的方法,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有:2000年我国东北部干旱监测合成图像、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监测合成卫星图像、1998年夏嫩江地区水情监测合成卫星图像、2000年北京沙尘暴监测合成卫星图像等。案例较多,案例中隐藏的地理信息较为简略,教师需要整合教材,选取其中一个案例或者选取最新发生的某一次典型的自然灾害作为案例,进一步提供文本素材,学生在文本素材的基础上挖掘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地理《必修Ⅲ》“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这章节内容中,习得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关概念、工作过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通过课前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到学生对3S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对3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没有深入的认知。本课例,教师以堰塞湖作为教学案例,设计有逻辑联系的问题链,深入探究3S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学生读图、绘图、思考、合作、表达等各项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教学目标

1.分析3S技术在监测堰塞湖灾情方面的应用原理,理解3S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舟桥技术)在排除堰塞湖险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2.学会阅读、分析遥感影像,并从遥感影像中获取监测灾情、排除险情的有效地理信息。

3.在成功排除堰塞湖险情的过程中,感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成就,获得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堰塞湖防灾中的应用。

2.难点:在遥感影像中获取为防灾提供的有效信息。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展示】中国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

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防灾、抗灾、救灾、减灾等方面的工作。学生学会辩证看待自然灾害,理解政府采取适宜的策略,有些自然灾害的险情可以得到排除。问题设计

课堂互动【展示】鲁甸地震导致堰塞湖相关素材。

【问题1】简述地震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学生能根据所学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概括出地震堰塞湖形成过程的关键信息。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得到锻炼。问题设计

课堂互动【展示】牛栏江(红石岩段)的等高线图。

【问题2】据图判断,发生地震后,哪处地点容易发生滑坡,绘制出滑坡最可能发生的地点及堰塞湖的大致区域并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讨论、绘图、表达(在PPT上指出滑坡点大致位置、堰塞湖大致区域)。

预设大多数学生能绘制出滑坡易发生的地点,即河边等高线最密集的地点最容易发生滑坡。通过绘图,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得到培养。讲解【资料】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的行动。动用了国内外18颗卫星(5颗国产卫星)监测震中附近的灾情动态,发现了多处滑坡点,并在牛栏江(红石岩段)发生一处较大的滑坡体,并在牛栏江流域(红石岩段)堵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学生倾听并了解自然灾害的群发性、潜在性和复杂性。学生感受地震带来的多种次生地质灾害,了解各种险情。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