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中图2003课标版《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2.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回顾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提供中国“天眼”等视频资料,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空间尺度意识;通过对太阳系八大行星特征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分类意识;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提高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新生,本课属于新授课。
本课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之前,通过“开学第一课”动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也对地理学习方法作了必要的指导。本课为“开学第二课”,学生对高中地理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宇宙”“地外文明”等话题本身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高一新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和感性认知为主,地理知识还未形成系统,地理学习能力有限。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需充分利用学生对高中地理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大量提供图片、视频、图表等学习材料,设计探究活动,搭建思维台阶,鼓励学生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高中地理学习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理性分析思维。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地理必修第1册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标题为“地球在宇宙中”,主要阐述了三个话题:宇宙、太阳系、地球。
“宇宙”部分,主要讲述了宇宙概念、天体类型和天体系统。教材中提供了众多天体图片,也在正文中对部分天体类型的特征作了阐述。考虑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感兴趣、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如网络、电视等)学习到的,且思维难度低,故教学中以“微课”学习形式简略处理。
“太阳系”部分,依据课标,要突出地球的“普通性”,故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素材来加强学生对太阳系成员的认识;尤其是对八大行星距日距离、体积、质量、公转等特征进行了比较。很明显,这部分内容除了强调地球的“普通性”,又为地球的“特殊性”作了充分铺垫。
“地球”部分,重点阐述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本部分教材文字篇幅较长,理论性强,理性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从课标出发,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地球在宇宙中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因而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这种“矛盾”,是我们需要认识的,更是需要加以解释的。为此,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比较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一个“读表”活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一个“思考”活动——假如地球处在火星或金星的位置,还适合生物的生存吗?、一个“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些探索、读表、思考和案例研究活动,指向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也契合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学情,在组织教学时,本课从以下方面对教材和学习材料作了适当处理:从教学素材上看,本课保留并整合了教材中的所有活动,如把“比较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探索”活动与“读表”活动融合在了一起,并设计了有思维梯度的问题,添加了部分视频、图片供学生学习;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果断对“宇宙”部分简要处理,以集中精力解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矛盾上;从教学环节上看,本课始终围绕“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设计了三个教学问题: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三个问题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认识宇宙和认识太阳系,都是为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服务的。
[学习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教学难点为“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句子续写:“地球在宇宙中”,是一句没有说完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半句话,你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续写”小活动,引起学生注意,形成生成性课堂,同时聚焦本课主题——“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视频播放和问题提出:播放央视视频——《中国“天眼”为寻找地外生物“做功课”》,提出“茫茫宇宙,到目前为止,为何只有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生命物质的存在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学习,引发学生自然发问——“会有地外文明吗?地外生物哪里找?”顺利过渡到第一个话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选择与“天眼”和寻找地外生物相关的视频,既是为激发和迎合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借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微课学习:“宇宙、天体、天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