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鲁教2003课标版《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集体备课教案优质课下载
③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④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绘制水循环的示意图能力,运用地理示意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具体问题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地理现象,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地理学科素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关心我们周边的环境变化,并能独立思考这些现象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①陆地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相互补给的关系。
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③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具体环节所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设计思路:
本节课围绕水循环的原理展开,只是原理学生掌握相对容易,但是再具体的分析相对与学生现阶段有一定难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尽力做到讲解原理要简洁清晰,要点不易太多,这样学生容易导致头绪多混乱,因此在授课中把围绕水循环的原理作为这堂课的线索展开,重点突出理解水循环的,尤其是海陆间水循环的各环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强,理解较为容易。同时把“海绵城市”作为课堂核心,展开分析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2.构建知识体系
围绕水循环原理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法选择: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课时:1节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展示水圈,理解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