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章节复习与测试》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各省自主命题期间对气温类问题都有涉及,如:2011年安徽文综第34题、2012年安徽文综第33题、2013年天津文综第1题、2014年山东文综第5题、2015年福建文综第3题和2016年天津文综第4题。新课标试题最近几年也都涉及,如:2013年新课标1卷第36题、2014年新课标2卷第9题、2015年新课标1卷第37题和2016年新课标1卷第11题、第36题、第37题。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新课标卷与地方卷有显著差异,地方卷往往是孤立的考察气温影响因素,而新课标卷不仅仅考察气温影响因素,更侧重于纵向设计问题,最终上升到应用层面,特别是2015和2016年试卷表现极为明显。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考试动向,以教育部考试改革相关要求(“一体、四层、四翼”)为指导思想,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四个层面要求为抓手,精选试题讲解,引导学生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突出强调地理学科应用价值。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学科价值”四个层面要求为抓手。一轮复习答题反馈主要是检查学生必备知识中的遗漏和不足,为教学找到起点。强化概念教学为接下来气温影响因素从时空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做好铺垫,“大气根本能量来源和从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看气温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整个自然地理问题的认知高度,也为自然地理二轮复习找到了突破口。不同时空尺度下气温影响因素分析和归纳是学生建构知识系统的关键,也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变换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和解答问题这一关键能力形成的核心环节。气温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是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集中体现(见下图),迁移运用、拓展问题和课后练习则从学科素养上升到学科价值层面。整个设计以地理知识内在逻辑联系为纽带,打破原有教材结构重新组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是一个相关知识优化、整合逐渐“丰满”的过程,其实施将有助于实现二轮复习课高效教学和深度教学的融合。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形成运用整体性思想分析气温类综合试题的方法。
2.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建立时空尺度观念,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变换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问题。
3.结合案例分析,形成准确获取区域空间位置信息和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特定时空背景下气温类综合试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在具体问题中变换时空尺度多角度分析问题。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特定时空背景下气温类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轮复习检测与反馈:
(2015年海南卷21题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热量条件的成因。
学生答题:(略)
原因分析:(1)必备知识:部分必备知识与原理认识不到位,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沿岸气温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展开具体分析;
(2)关键能力:不能完整、准确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如当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冬季受西风控制等信息;
(3)学科素养:缺乏尺度观念,不能在综合试题中变换尺度多角度分析问题;依靠碎片化记忆答题,不能有效进行综合分析。
(4)学科价值:难以结合具体情境有效迁移运用。
过渡:如何有效解答上述气温类综合试题呢?这是我们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气温影响因素:
1.气温:指某时、某地大气的温度,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是专指大气温度,后面还会涉及地温和水温)。气温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和空间差异(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因此对于气温影响因素分析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展开(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