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章节复习与测试》最新教案优质课下载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人地协调观:①通过描述和阐释主题区域内的各种自然现象,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②从主题区域的人类活动中认识到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综合思维:①在主题区域背景下,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地理问题,描述和阐释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②从区域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区域地理现象,理解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
(三)区域认知:①运用空间-区域的思维方式认识区域与区域自然现象,从不同空间尺度认识大气受热过程;②在主题素材中快速、准确获取和解读区域有关信息,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在问题导向下,调动和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综合描述与阐释同一区域中,不同尺度与角度下的问题与现象。
(四)地理实践力:①在所提供的区域真实情景中,具备观察、获取、解读相关信息的能力,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②能调动和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与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③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活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
(一)授课对象为高二文科生,现正处于自然地理原理一轮复习,在此阶段实现知识回顾同时,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本内容复习前,个别学生可能对大气受热过程环节有所淡忘,需要强化记忆。
(三)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停留在识记大气受热过程和相关简单结论层面,例如简单记住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热源”、“大气具有削弱与保温作用”等等,而一旦面对真实的地理情景与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强调利用大气受热过程解决时,就能看出学生没有养成运用核心知识原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思维习惯与能力,故在复习过程需重视培养学生具备运用核心原理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习惯,从而逐步促进核心素养达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①利用示意图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②能调动和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与大气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①运用空间-区域的思维方式认识区域与区域自然现象,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角度调动和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综合分析、解决;②在主题区域背景下,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等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地理问题,描述和阐释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气受热过程”是高中地理核心原理之一,既为大气圈其他内容打下基础,也与其他圈层相互联系。如前所序,高考一轮复习力求实现核心原理回顾同时,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仿照全国卷命题特点,编写与复习原理有关的“主题+区域”图文素材;
(二)“原理区域化”,回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促成基础原理复习和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
(三)“区域原理化”,通过真实区域现象问题的综合分析,总结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四)通过问题设计,包含不同空间尺度下(大气上界、大气层中、地面)的与大气受热过程有关的问题;
(五)问题设计模拟全国卷命题特点,同一知识点不同难度、或者设问切入角度不同。
本课运用“主题+问题式”教学,即情景主题下的问题式教学。以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地图、网络技术手段选取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现实的真实情景主题、设计相关地理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地理情景中,经历地理思维发展的过程,学会把地理问题与核心原理相联系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培养和提升其核心素养。
六、教学过程设计
思路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