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新课标教案优质课下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同时,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及时、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第四章中我们将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
(承转)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区域的农业要如何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应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一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2、再根据区域内部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