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精品教案优质课下载
重点:1、湿地的概念、特点
2、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难点:湿地减少的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由学生所熟悉的广元南河国家湿地公园引入。同时展现其他地区不同的湿地图片导入: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地球之肾上什么呢?
湿地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号称“地球之肾”,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
一、认识湿地
1、湿地概念:
顾名思义:潮湿的土地,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世界《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补充展示解释沼泽、泥沼、泥炭地
沼泽: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分为
(1)水体沼泽化: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海)发育湿-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过程。其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植物呈带状从湖岸向湖心侵移,多发生在浅水湖或河道中.带状分布的高等植物也依次从湖岸向湖心推进。
(2)陆地沼泽化:表现为多种形式,在森林地带、草甸区、洼地和永久冻土带,地势低平,坡度平缓,排水不畅,地面过于潮湿,繁殖着大量的喜湿性植物,这些植物又霉烂形成黑色泥炭层,逐渐形成沼泽
泥沼:淤泥的低洼地:淤泥沼泽
泥炭地:即泥炭土(即草炭土)。泥炭,又称黑土、草炭,是古代低温、湿地的植物遗体,被埋在地下,经数千万年的堆积,在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或缺少空气的条件下,植物残体缓慢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机物,多呈棕黄色或浅褐色。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多,南方地区只在一些山谷低洼地表土下有零星分布。它是一种很好的栽培基质。
点拨:核心理解湿地特点就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分类
综合考虑湿地成因、地貌类型、水文特征、植被类型将湿地分为(1)近海与海岸湿地(2)河流湿地(3)湖泊湿地(4)沼泽湿地(5)人工湿地
3.湿地(沼泽)形成原因探究
形成原因: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河流凌汛,导致洪水蔓延;④底层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的下渗。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所致。
4、湿地的价值: